中考牌匾
牌匾
牌匾
旗桿墩
近日,天柱縣宣傳、文化部門踏訪天柱縣高釀鎮地引村時,發現一農戶家中懸掛著一塊清代中考(就是考中的意思)牌匾。經查證,這是一塊同時授予父與子中考牌匾,授予單位為“湖南省翰林院”。
此匾藏于村民龍安木家樓房之上,為黑色的紫檀香木,長約220公分,寬約91公分,厚度約5公分。牌匾中央橫寫著:“橋梓流芳”四個雄渾字體;左邊豎寫著:欽命湖南全省提督學政翰林院湯考取生員一名龍必躍;右邊豎寫著:欽命湖南學政翰林院何考授嵗進士一員準咨部注冊郎補儒學正堂龍朝富。據觀察辯認,牌匾上字體屬一人手筆寫于同一時間,此為中考兩生同時被授予的牌匾。
牌匾上沒有寫清授牌匾時間及被授牌人之間的關系,地引村村主任拿出龍氏家譜查看對照,發現家譜上清楚記載著龍必耀系龍朝富的長子,中考牌匾大約授于清朝道光年間(1846年左右)。
龍安木的家人介紹說,“文革”時期,大隊宣傳員用白石灰在這塊牌匾上寫上了毛主席語錄,此舉無意中保護了這塊牌匾。后來石灰自然脫落,而牌匾上固有的字一直未遭毀壞,石灰脫落后,它們又閃爍起來。
當地村民吳國熙曾對這塊匾額進行過具體的考究,他說,牌匾中提及的龍朝富是一位殷實之家弟子,勤奮好學,力求上進,并得到較好的儒學教化,十四歲即中秀才,二十歲即舉貢生,考取進士,官至湖南省翰林院準咨部注冊即補儒學正堂,即為當時的正四品官銜。龍朝富為官后,朝廷在地引村設圍子,四普寨兩邊設旗桿墩,四普高嶺設崗樓有兵把守,建長燈臺日夜通明,開通天柱至錦屏的官驛道穿越地引村。當年凡經地引村的大小官員都得下轎或下馬對旗恭拜。目前,地引村寨前的旗桿墩仍保存完好(如圖)。(羅茜 龍勝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