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和前年,因為干旱,家住貴州鎮遠縣江古鄉白果村的農婦楊應瓊家的糧食連續兩年絕收,“沖動”之下,她拿出了多年辛苦積攢來的60多萬人民幣,在村子里修起了水庫,如今,這小水庫基本成型。近日,記者獲知消息,趕赴白果村進行了采訪。
楊應瓊在查看施工圖紙
江古干旱三年兩不收
今年51歲的楊應瓊是當地小有名氣的“女能人”,她留短發,穿西裝,很健談,頗有“男子漢”氣概。當地村民說,她雖然沒有進過學堂,但卻很能做生意,跑過“轉轉場”(即鄉場),當過造林員,做過木材生意,還從事過種養殖業。
楊應瓊深知掙錢不易,所以掙來的錢除了少量作為生活花銷,其余的均存起來,日積月累,竟然積攢了60萬元的巨資。楊應瓊膽敢修建小水庫,就因為有這筆錢作“后盾”。
鎮遠江古是出了名的干旱的地方,從古至今,這里都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江古田大丘,三年兩不收。如果哪年得豐收,狗就不吃臘肉骨頭。”這是江古缺水干旱的真實寫照。
據了解,2010年和2011年,楊應瓊家的耕地,連續2年絕收,她所在的村民組總計有70多畝耕地,收到糧食的,也只是極少數。“糧食絕收,日子沒法過,我就決定自己出錢把小水庫修起來,讓這70畝耕地有水喝。”楊應瓊說,對此家人很吃驚,認為她太沖動,但后來就無人反對了。
說干就干,楊應瓊把自己攢的60萬元現金全部拿出,又到銀行貸了5萬元。湊足了近70萬現金后,她的小水庫于2011年11月破土動工。“當時,縣發改委補助了4000元錢,我邀請鄉親們到場,舉辦了一個小小的開工儀式。”楊應瓊說。
指揮挖機作業
小水庫基本形成
克扣女兒“零花錢”
在采訪中,記者實地查看了楊應瓊自籌資金修建的水庫。它建在半山腰的一個開闊地上,已基本成型,只是大壩和庫區沒有硬化和修整好,顯得極為粗糙。經測,水庫深度約5米左右,大壩高度30多米,寬約20米。據了解,為了保證質量,大壩用巨石、鋼筋混泥土等材料筑成,在楊應瓊看來,還是相當堅固的。至于小水庫的占地面積和蓄水量,楊應瓊說有十幾畝,可蓄水幾千上萬方。
此外,記者還看到,水庫閘門修建在大壩的南側。楊應瓊說,她還將修建一條幾十米長的溝渠,以便將水引至水庫下方的河溝里,最后流入農田中。據悉,小水庫的下方的農田有70多畝,兩者的距離有1華里左右。
楊應瓊告訴記者,當初投入修建水庫的經費有近70萬元,現已全部用完,還倒欠了挖機師傅20多萬元,可以說是債臺高筑了。為緩解資金壓力,她不得不壓縮家里的開支,就連女兒田小麗在校讀書的“零花錢”,她也要“克扣”。
楊應瓊有四個兒女,大兒子大學畢業后在天津工作,老二在家里給她當“助手”,大女兒外出打工。田小麗是她最小的女兒,現在江古中學初三年級念書。
以往,家庭負擔不太重,田小麗周末返校,楊應瓊會給她至少10元的“零花錢”,但修建水庫后,她每周給女兒的零花錢壓縮到了5元,也就是說,一個月下來,田小麗獲得的零花錢只有20元。
20元少的可憐,怎么生活呢?就此,田小麗說,中小學生在校就餐國家有補助,她每學期獲得的補助金是500元,學校會定期打在就餐卡上。“母親給的錢太少,我就靠這500元生活了。”田小麗說,像她這樣零花錢每周只有5元的情況,在學校里算是最低的標準的,家庭情況一般的學生,每周的零花錢都在15元以上。
“我現在還不能找錢支持媽媽,就只有靠節約用錢的方式來支持了。”田小麗說,她對母親的“克扣”行為沒有任何埋怨情緒。
據了解,其他的家人也都以不同的方式來支持楊應瓊修水庫。她的老伴田云富經營一臺解板機(將木頭解成木板的機械),空閑時,他推著機械走村竄戶尋找生意,掙了錢就送給妻子修水庫;大兒子田帥則邀請了學習水利規劃設計的同學畫了一張水利施工設計圖紙。楊應瓊修水庫時,就是按這圖紙進行施工的。此外,楊應瓊的二兒子每天跟在她身邊跑跑腿。大女兒則寄來了1萬元的現金。
鄉親要用水分文不取
在白果村,說起楊應瓊修建水庫的事,幾乎是家喻戶曉,多數村民夸她能干,認為她修水庫是在為大家辦大好事。“今年秋收,她沒時間收稻子,是我們十幾位村民給她收的。”白果橋組的村民姚本軍說。
不過,也有村民擔心,楊應瓊修好水庫之后,會收水費,畢竟花了幾十萬,“誰不想收回成本呢?”就此問題,楊應瓊說,鄉親們只管用水,她分文不取。當然,她坦言自己也有“私心”,那就是小水庫修好之后,她要在庫里養魚。“我就想通過這樣的方式收回成本。”楊應瓊說。
另據了解,楊應瓊修建的小水庫沒有取得任何部門的審批手續,因此,有人擔心會被“叫停”甚至強行拆除。就這些問題,記者通過電話采訪了鎮遠縣水利局的吳常紅局長。吳局長說,楊應瓊修建小山塘的情況,他早已知曉。據其了解,發改部門作為項目已經上報,項目資金約30萬元,但至今未看到審批文件。
“從我們掌握的情況看,楊應瓊修建的小山塘不能作為具有灌溉功能的水利項目來申報。”吳局長說,因為它的規模小,覆蓋的耕地很少,而且其主要功能是水產養殖。由此,吳局長建議楊應瓊將該項目作為水產養殖項目向農業、畜牧以及扶貧部門進行申報,若申報成功,會享受到相應的優惠政策。
“楊應瓊的精神是值得鼓勵的,如果有需要,我們水利部門也可以給予一些物資上的支持。”吳局長說。(羅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