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屆中國·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節暨2012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的重頭戲之一的大型室內歌舞劇《銀秀》將于11月19日晚8時在凱里市民族文化宮公演。
在黔東南多民族豐富的民族文化中,銀文化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和地位,奇美精巧銀飾向人們呈現了一個瑰麗多彩的藝術世界。
一、簡介
《銀秀》是一場以夢幻歌舞秀為主的大型現代室內舞臺劇,總時長約為70分鐘。該劇以“銀”文化為主線索,充分展示了黔東南多民族文化。
全劇由五個篇章組成:開篇《銀魂》、自然篇《銀樹》、情愛篇《銀橋》、歷史篇《銀甲》、生命篇《銀冠》。
《銀秀》包含了音樂、舞蹈、雜技、民間絕技、演唱、表演等諸多演出形式,充分展示黔東南獨特的高原民族文化。
《銀秀》由我國著名編導刑時苗執導,圍繞著“以旅游市場為導向,以傳播本土文化,增加旅游者娛樂體驗”的項目定位,采用全國乃至全球最先進的演藝手段,演繹悠久而絢麗的黔東南多民族文化。
二、創意理念
在黔東南多民族豐富的民間民俗文化中,銀文化有著極其特殊的意義和地位。
銀,沉淀了太多黔東南多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信息,已經成為黔東南多民族生活中不可匱缺的物質和精神要素。
秀,不同于以往以戲劇、或歌舞的單一演出方式;它以獨特的創意,綜合了各種演出樣式的手段,甚至將舞臺機械運動也作為演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創造了巨大的藝術表現力和全新的演出樣式。
《銀·秀》就是運用“秀”這一成功的演出樣式,表現黔東南特有的銀文化。
三、劇情概述
一輪彎月似的銀項圈緩緩升起,似乎在翻卷起一幕幕褪色的史劇,云煙漫漫,翠華搖搖,在黔東南蒼翠的山林和壯碩男子的跳動中聯翩而過。時間與記憶在這里靜靜流淌,不知是訴說時間的記憶,還是在記憶流逝的時間。
循著如流水的淳樸古歌,伴隨著陣陣的鼓點聲和歡呼聲,在這個“花放水流二月天”的春日,熱情的苗家人斟上一碗醇香的米酒,等著你的到來。
那些未婚的侗族男女,在月光滴漏滿地的晚上,輕吟淺酌,歌聲悠揚地飄蕩在夜色中,訴說著我們聽不懂卻聽得明的古老愛情故事……
光從楓樹林里灑落下來,風從雷公山上吹過,這樣的畫面既寧靜悠遠又波瀾壯闊;在侗族的廊橋下,在醉人的歌聲中,在到過或從未到過的黔東南,在靜寂無聲或蕩氣回腸的旋律里,與誰相逢,邂逅一場愛情……
四、《銀秀》——黔東南原生態民族文化與銀飾刺繡文化的結晶
黔東南是世界上苗侗文化保護最好的地方之一,素有“歌舞之州、百節之州與神奇之州”的美譽。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濃郁的而的原生態民族文化在歲月的長河中向世人展示出別樣的美麗。
《銀秀》吸取黔東南原生態民族文化的精華緊跟時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主基調,向全世界展現出一個豐富多彩的黔東南。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