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凱里一中針對“紀困生”舉辦的“綠色培訓班”開班,此舉的主要目的是讓違紀學生認識到錯誤并改之,但這項培訓校方要求每位“紀困生”交100元的“培訓費”,這讓學生和家長感覺到培訓變了味。校方對此的解釋是收費只是讓學生“長長記性”,還會退還。
參加綠色培訓的都是“紀困生”
據了解,凱里一中推出的“綠色培訓”主要是針對該校“紀困生”開展。
那什么是“紀困生”呢?
凱里一中在該校出臺的“綠色培訓”活動方案上對“紀困生”作了這樣的闡述:一小部分自律能力差、紀律渙散、無明確學習目標與動力的學生。“紀困生”由一中政教處收集匯總并編成班,后以“班”為單位進行培訓教育。
據了解,“紀困生”有幾種類型,一種是學校在每周一至周六開展的常規檢查中發現的違紀學生。另一種類型是班主任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發現的,經過反復教育收效不大的違紀學生。“我聽說高三年級一些學生因打架被處分,也作為‘紀困生’參加了綠色培訓。”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學生說。
在采訪中,記者看到了凱里一中制作的“課件”。該課件此前曾在凱里一中的大屏幕上反復播放,它“曝光”了一些學生宿舍臟亂差的情況,而入住在這些宿舍的學生,因未搞好環境衛生違反了學校紀律被列為“紀困生”而參加綠色培訓。
“這些沒有搞好衛生的學生,學校和老師已教育多次,因效果不佳才讓他們進入綠色培訓班學習的。”凱里一中有關負責人說。
不過,一些被要求參加“綠色培訓”的學生對校方將自己劃為“紀困生”很不服氣,高二年級的小可(化名)便是其中的一位,“我就是因為上課不穿校服(校服隨身攜帶)而被劃為了紀困生,我覺得學校的做法有點過激。”小可說。
小可的同學告訴記者,他學習成績還行,平時在校表現比較好,這次因校服問題被要求參加培訓,同學們都覺得他有點兒“冤”。
每人收取100元“培訓費”
根據凱里一中出臺的工作方案,“綠色培訓”培訓內容有思想教育、教官訓練、寢室內務整理等,“思想教育”就是校領導等對紀困生“訓話”,教育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等,還邀請“紀困生”代表上臺發言。“教官訓練”就是開展軍訓活動,內容包括站軍姿、跑步等……對于這些培訓內容,“紀困生”及其家長并無異議,但校方要求每人交納100元培訓費,這引起了大家的質疑。
據“紀困生”小杰(化名)等介紹,在今年10月8日升旗儀式,校長汪海清宣布了要開辦第一期“綠色培訓班”消息。“我清楚記得,汪校長說每人要交納100元的培訓費。”小杰說,此語一出,學生們私底下議論紛紛,大家都認為收費太不合理。
不過,議論歸議論,不少人還是乖乖交費,并認真培訓。當然,也有不交費的學生,培訓之后校方便要求他們盡快補上。“據我了解,有二三十名紀困生沒有交錢,包括我的一些同學。”也參加了綠色培訓的小昭(化名)說。
據多位同學介紹,收費時還出現了這樣的“插曲”,一些班級的班主任說,收取的費用將給教官作“報酬”,一些學生偏不信,去找教官“核實”,結果教官說他們是奉命而來,并未知道收費的事。事后,校方的有關人員便改口說這些費用要作“學校建設費”。
個別家長在接受電話采訪時說,他在此前收到了學校發的短信,告知他的小孩會參加學校舉行的“綠色教育培訓班”。“但短信里并未說要收費。”這位家長說,他支持學校培訓紀困生的做法,認為校方教育孩子是用心了的,但收費之舉他也不理解。
收費是加深學生印象?
據了解,凱里一中舉辦的首期“綠色培訓班”在10月14日開班,培訓為期一天。多位學生告訴記者,總計有300多名學生參加,但校方說只有100多人。“這次培訓讓我感觸很深,以后,我會改掉一些壞毛病。”小杰說,他覺得美中不足的是學校違規收取了費用,讓培訓變了“味”。
針對對“紀困生”收費的情況,凱里一中校長汪海清說,舉辦“綠色培訓班”培訓“紀困生”的做法,在省內應是首創,而從首期培訓的情況看,效果很不錯,多數學生在寫心得體會時表示,今后要努力學習,遵章守紀,改掉壞毛病。“另外,目前已有學生主動報名參加下一期的培訓。”汪海清說。
就收取培訓費的事,汪海清稱,收費的目的,只是加深學生的印象,讓他們長長記性,能深刻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而近期,學校會將這些費用退還給學生。“收費也是無奈之舉,因為一部分學生實在太難管教,所以采取收錢這種方式,學生才會有深刻的印象。”汪海清說。他還強調,收費是不對的,教育學生應以批評教育為準,所以收取的費用將要退還。對于將收取的費用作為“學校建設費”的說法,汪海清矢口否認,他認為,這可能是學校的保衛人員在誤傳。
據悉,凱里一中針對“紀困生”收取培訓費的做法已經引起了黔東南州、凱里市教育局的重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