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游客在選購紀念商品
鎮遠祝圣橋上游人如織
人頭攢動的鎮遠步行街
一對新人在鎮遠步行街拍實景婚紗
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游人如織,各景區、賓館、客棧暴滿,旅游市場異常火暴。青龍洞古建筑群、舞陽河、石屏山等各處景區接待游客量均突破了歷史最高記錄。長假8天,全縣共接待游客50.11萬人次,同比增長116.2%;實現旅游綜合收入6.45億元,同比增長503.4%。
國慶、中秋旅游市場的火暴,是鎮遠縣今年旅游業空前繁榮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截至10月中旬,鎮遠今年以來共接待國內外游客399.77萬人,同比增長75.29%;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7.81億元,同比增長181.91%。其中,“五一”小長假、“端午”小長假和國慶、中秋長假為全年旅游三次高峰。接待游客量分別達到了5.72萬人次、5.9614萬人次和50.11萬人次;旅游業綜合收入分別達到了3721.053萬元、2400萬元和6.45億元。三次長假接待游客量和旅游業綜合收入,分別占到了今年以來總量的15.46%和14.77%。
鎮遠今年旅游業的持續升溫,一方面得益于當地得天獨厚的自然、人文環境,另一方面得益于“文化旅游興縣”戰略的深入實施。
鎮遠自然風光獨特、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于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始置縣,至今已有2200多年歷史。在古代,鎮遠為軍事重鎮,是中原進入云、貴、川的重要通道,歷來為軍家必爭之地,也是古代商幫來往互市的重要集散地。古代來自中原地區的軍隊、商幫與當地少數民族在此相融共生,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鎮遠融悠久的歷史和多彩的民族文化為一體,于1986年被國務院命名為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持續和諧繁榮,旅游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首選。在這樣的時代潮流中,鎮遠優美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散發出了無窮的魅力,顯示出了巨大的經濟價值。今天,鎮遠已擁有6個國家級旅游品牌,即: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鎮遠,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洞古建筑群,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舞陽河,在華日本人民反戰同盟“和平村”舊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鐵溪,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賽龍舟。此外,還有省級、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近170處。
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鎮遠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日漸擴大,逐漸受到了國內外的關注,2010年被亞太旅游聯合會評為“中國低碳旅游示范地”。“中國最具影響力旅游名縣”、“中國十佳旅游古城”、“中國最美的十大古城”、“中國十佳城市慢游地”等美譽也相繼獲得。
自黨的十六大以來,鎮遠縣委、縣政府以“文化旅游興縣”作為全縣社會經濟發展主戰略之一。在該戰略的指引下,聘請全國旅游行業一流專家,對全縣旅游業進行高標準、高點起的總體規劃,形成了含金量極高的《鎮遠縣文化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以《規劃》為指導,鎮遠對旅游基礎設施、旅游行業管理、旅游服務體系、旅游業營銷戰略等軟、硬件進行了全面改造或提升,出臺了相關規范文件,并相繼獲得了國家認證,為鎮遠旅游業的持續快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獨特的資源秉斌,遇上和諧繁榮的時代背景,再加上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的政策引導,——天時、地利、人和皆備,促使鎮遠旅游業走上了持續發展的快車道。經過進十年的蛻變,如今鎮遠旅游業已破繭成蝶,由傳統的“接待事業型”產業轉變為“經濟產業型”產業,其經濟效益日益突顯,逐漸成為了全縣的支柱產業。
一是旅游基礎設施極大改善。十六大以來,鎮遠累計投入10多億元,改善全縣旅游基礎設施,實施了石屏山歷史街區整治工程、古民居古巷道風貌整治、古城沿河沿街立面改造等古城保護開發重點項目,實施了城市景觀燈飾亮化,開發了“古城水上游”等旅游體驗項目,極大改善了古城風貌。鎮遠為貴州東大門,地處要沖,交通條件優越,境內交通網絡十分發達,湘黔鐵路、玉凱高速公路穿境而過。2010年,施秉至青溪二級公路貫通,縣境內新增或改、擴建了多條通鄉、通村公路,進一步改善了交通條件。為“自駕游”者提供了便利,適應了當前“自駕游”日漸升溫的潮流。
二是旅游宣傳營銷取得明顯成效。一曲《美麗鎮遠》唱響大江南北,使鎮遠聲名遠播,這是鎮遠縣在旅游宣傳營銷中的神來之筆。近年來,圍繞“美麗鎮遠”主題,通過電視、報紙、網絡、車載影視等多種方式,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全方位、高密度、立體化的宣傳。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2年,連續舉辦了全國性的旅游文化藝術節、民族運動火炬傳遞、龍舟賽等大型活動,引起了國內外高度關注,產生了極強的宣傳效應。這一系列宣傳工作的成功開展,使“美麗鎮遠”這塊旅游行業的金字招牌越發金光閃閃。
三是旅游接待能力大幅提升。目前,鎮遠縣城有各類旅游服務服務企業700余家,其中有旅游公司6家,旅游運輸車隊5個,旅行社及分社32家,旅游咨詢服務中心3個,旅游餐飲店136家,賓館、旅社、民居客棧、農家樂451家,旅游商品專賣店78家。旅游直接從業人員2500余人,間接從業人員15000余人。這些商家、從業人員均有多年從業經驗,有能力為游客提供周到、優質的服務。
四是旅游服務水平不斷提高。鎮遠旅游業,不僅僅立足于吸引游客到鎮遠觀光,更注重于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娛等多元化的服務,使游客能夠在鎮遠住下來,并在鎮遠生活期間獲得美好的體驗和記憶。為此,專門制定了《鎮遠古城旅游服務綜合標準化體系》,以此規范旅游行業從業人員以及旅游服務企業的行為,提高全縣旅游業整體服務水平,不斷優化游客的旅游體驗。
五是旅游業經濟效益日益突顯。2006年,鎮遠縣接待中外游客34.8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0.61億元;到今年,僅前十個月,接待中外游客399.77萬人,實現旅游綜合收入47.81億元,這是翻天覆地的巨大變化。在快速增長的數字背后,是鎮遠旅游業從單純的觀光游覽型轉變為綜合體驗型的實質性提升,是鎮遠人民越過越紅火的日子,以及鎮遠政府越來越多的財政收入。由于旅游業的持續快速發展,以旅游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迅速壯大,鎮遠縣的產業結構也因此得到優化,第一、二、三產業產值分別從2006年的3.67億元、3.88億元、4.5億元上升到2010年的6.43億元、10.28億元、7.88億元,在產值大幅增長的同時,產業結構由“一、二、三型”轉變成了“二三一型”。產業結構的優化,為鎮遠經濟社會的更好更快發展鋪平了道路。(劉開桃 文 徐世釗 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