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發布會現場
新聞發布會現場
11月19日上午10時,黔東南苗族銀飾刺繡地方標準(即:《地理標志產品黔東南苗族銀飾》、《地理標志產品黔東南苗族刺繡》)在第五屆中國•凱里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節暨2012中國•凱里銀飾刺繡博覽會會展中心召開。貴州省質監局副局長肖躍、黔東南州人民政府副州長陳應勇、貴州省質監局標準化處處長馮建華出席新聞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會議由州委外宣辦、州政府新聞辦主任孫愚主持。來自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經濟網、香港亞視、中央電視臺、香港大公報、香港文匯報、貴州衛視、貴陽晚報、貴州民族報、黔東南電視臺、黔東南信息港等媒體參與宣傳報道。
據悉,由黔東南州質監局、黔東南州民族研究所、臺江縣質監局、雷山縣質監局、民營企業負責人和民間藝人共同參與討論完成的地方標準《地理標準產品黔東南苗族銀飾》、《地理標志產品黔東南苗族刺繡》已于2012年9月18日經貴州省質量技術監督局批準發布并實施。
該兩項《標準》的制定、發布和實施,目的在于統一我州苗族銀飾生產工藝和產品質量,以獲得最佳生產、經營秩序和社會效益。將發揮重要作用:推動苗族銀飾、刺繡工業化生產。用工業化的手段來打造傳統民族文化產業;引入現代管理理念,使苗族銀飾、刺繡生產經營標準化,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完善苗族銀飾、刺繡產業化要素。初步解決了產業化六大要素之一——“生產物標準化”缺失的問題;強化對產品知識產權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搶占標準制高點,確立黔東南州苗族銀飾、刺繡產業在全國的核心地位;加快苗族銀飾、刺繡基礎技術工藝的研究,轉化為標準,為產業進入成長期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品牌化建設,提升效益,引領苗族銀飾、刺繡產業發展;有效地維護消費者利益。第一次回答了什么是“真”的苗族銀飾、刺繡產品,為識別、監管、仲裁工作提供了依據。
該《標準》的發布,填補了國內苗族銀飾、刺繡工藝品標準的空白,是我省標準化工作一次積極的探索。對提升我州民族文化產業核心競爭能力,加快發展方式轉變,深化民族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和重大的歷史意義。(劉承宇)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