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錦屏縣縣委常委、縣常務副縣長尤成華一行到隆里古城調研旅游接待戶打造項目情況,到隆里古城后,在錦屏縣政協副主席隆里古城管委會負責人王明相、隆里鄉黨委書記龍立華的陪同下,錦屏縣縣委常委、縣常務副縣長尤成華深入了隆里古城科甲第和書香第進行了現場與戶主調研考察。走進甲科第和書香第兩戶旅游接待戶,尤成華副縣長先詳細詢問了戶主的生產生活情況,并與他們進行交心談心體察民情,在調研中,王明相副主席向尤 成華常務副縣長介紹了科甲第和書香第的歷史來歷。
科甲第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間,重建于民國2年(1912年),原為江姓住宅,現為楊江兩姓居住,為三間三進式建筑,屋后配有花園,四周圍高風火墻,天井釙青石板,放有防火缸,蟠龍螭護,翹角凌空,白墻玄瓦,古色古香,墻上繪花鳥蟲魚或山水人物彩畫,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江氏祖先江有本是科舉出身,中進士,官至知府,其后裔堂名為“科甲第”,取科甲隆盛之意。如今是隆里古城旅游接待戶,也是隆里古城目前重點打造的典型古民居,里面全部按明清建設格局打造,按“修舊如舊”原則恢復原歷史風貌。
書香第始建于清乾朝隆年間,原是書香人家的住宅,三間三進兩天井,堂屋窗格為各式花窗,門前放有一對石鎖,鏨刻有“連中三元”、“連升三級”字樣。防火缸鐫刻有古代兵器戟等,作為練武人家的象征。大門門板用堅硬木材做成,十分牢固,門后地面安有青石鑿成的頂門槽,屋角備有頂門杠,供夜晚頂門使用。是目前隆里古城最完好的徽派古民居,目前正在對里面格局進行全力打造,力求打造成為隆里古城接待中外專家學者和游客參觀的明清原風貌樣板民居。
尤成華副縣長聽了戶主目前存在的困難和王明相政協副主席匯報后,對目前隆里古城重點打造明清保存下來典型民居措施所取得的成績作了充分肯定,就目前在保護的問題上作了詳細要求,一是對隆里古城明清保存下來的典型民居要加大保護措施,干部要深入農戶與群眾交心談心,了解實情,結合實際解決急需撿漏、電線老化、補修、衛生清理等目前存在的問題,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給里面的居民營造安全、衛生、祥和舒適的生活生產環境,讓利于民。二是利用好世行項目資金對典型民居進行重點打造,按“修舊如舊”原則,再現明清時期歷史風貌,做到方便群眾生產生活,中外游客進來旅游滿意實際效果。讓中外游客走進600余年的明代軍事城堡感覺獨具一格,來旅游流連忘返。圖為錦屏縣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尤成華在隆力古城科甲第和書香第調研考察。(石福濤 攝)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