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備受游客青睞場景龐大的苗家長桌宴
11月25日至29日,貴州省雷山縣16萬苗族同胞身著盛裝載歌載舞歡慶一年一度苗年和十三年一次的鼓藏節(jié),吸引了近6萬名游客前來體驗苗族文化盛宴,大量游客的涌進,雷山酒店、農家樂的入住率大幅提高,消費市場十分活躍,特別是銀飾、剌繡、蘆笙等民族文化旅游產品十分走俏,實現節(jié)慶與經濟提振多贏格局。
苗年相對雷山的苗族同胞來說,其隆重程度就相當于漢族“春節(jié)”,每到苗年,苗族村寨家家戶戶殺豬宰鴨、打糍粑放鞭炮,邀請八方賓客前來吹蘆笙、跳苗舞、看斗牛等民族民間系列活動,共同歡度苗年。
雷山通過舉辦十三屆的苗年文化周活動,向外界展示了雷山的建筑、服飾、銀飾、飲食、節(jié)日、歌舞和婚俗等多姿多彩的苗族文化。現在只要是一提到苗年,人們自然會想到風景如畫、古樸濃郁的雷山,苗年已成為國內外耳熟能詳的民族文化旅游品牌。
雷山是中國苗族歷史上歷次大遷徙的主要集結地之一,苗族人口占全縣總人口的84%,森林覆蓋率達72%,境內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國家級森林公園、“苗族圣山”雷公山,有“天下第一大苗寨”、中國歷史文化名鎮(zhèn)、中國景觀村落的西江千戶苗寨,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全國一百座特色露天博物館之一的郎德上寨等自然景區(qū)和民族村寨,被譽為“世界苗族文化展示中心”,先后獲得 “中國民間藝術之鄉(xiāng)”、“中國苗族銀飾之鄉(xiāng)” 、“世界文化遺產預選地” 和“全國文明縣城”等殊榮。
雷山以苗年鼓藏節(jié)和旅游開發(fā)為載體,加強民族文化挖掘、傳承、保護與開發(fā),苗族蘆笙舞、銅鼓舞、苗族民歌、苗族織錦技藝、苗醫(yī)藥、苗年、苗繡、西江千戶苗寨吊腳樓營造技藝、苗族蘆笙制作技藝、苗族銀飾鍛制技藝、仰阿莎和苗族賈理苗族鼓藏節(jié)等13項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該縣始終堅持在“保護中開發(fā)、在發(fā)展中傳承”的原則,開發(fā)非遺文化資源,大力發(fā)展銀飾、剌繡、蘆笙、苗醫(yī)、苗族演藝、斗牛等民族文化產業(yè),年產值突破億元,成為當地苗族同胞脫貧致富的重要渠道。同時,該縣推動民族文化與旅游開發(fā)深度融合發(fā)展,民族文化旅游成為雷山富民強縣的一項支柱產業(yè),目前,西江千戶苗寨、中國最美的小城雷山、郎德奧運圣火線路、雷公山國家森林公園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原生態(tài)旅游品牌逐步形成,雷山已成為貴州乃至全國苗族文化體驗旅游的首選目的地。截止今年11月份,全縣共接待游客504萬人次,實現綜合收入56億元。去年,該縣從事民族文化企業(yè)達337戶,從業(yè)人員為2735人,文化產業(yè)增加值達4776萬元,比2010年增長68.47%。(潘國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