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開始,我們村干部先從施秉縣引進十余斤太子參種子來試種,我們都不敢跟他們種,怕白忙活一場,但看到他們種植后,畝收入可達幾萬元,許多群眾也都跟種了起來。”架里村民徐文說;“架里人多地少,荒山荒坡多,又靠高速路,種植大子參即符合我們村種植又有經濟市場,還充分利用了荒山荒坡。”架里村黨支部書記徐毅跟我們分析著。日前,針對“太子參”這項新引進產業,筆者走進了種植太了參規模較大的停洞鎮架里村與村民和村班子成員聊了起來。
近年來,隨著“一高一快”過境從江和洛貫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從江產業發展迫在眉睫。在全縣欣起養殖香豬、香牛、香羊和種植柑橘等傳統產業熱潮的同時,停洞鎮、慶云鄉等鄉鎮積極考察和探索,并率先引進了“太子參”這顆新產業。12月6日,副縣長劉利民率縣科技局等部門深入停洞鎮針對太子參產業進行了調研,實地查看了該鎮的太子參示范基地,并詳細了解太子參種植、群眾收獲情況,得知經濟收效很好,群眾很滿意這結果后,劉利民十分高興,并鼓勵停洞鎮要進一步擴大太子參種植規模,一定要把產業做大做強,帶動更多的群眾盡早脫貧致富。
據了解,停洞鎮于2009年開始引進太子參,通過兩年多的發展,今年全鎮太子參種植面積已擴大至510余畝,按每畝最低產太子參360公斤(折干110公斤)計,以當前太子參產品市場價格每公干品220元算,每畝產值為24200元,全鎮太子參種植收入可達1200余萬元;除去種子、人工等各項費用后,每畝純收入可達11780元,僅此一項該鎮農民可增收600余萬元。如果以每公斤200元的價格出售種子計算,每畝收入可達7.2萬元,今年全鎮太子參產值可達3000余萬元,太子參已成為停洞鎮農民增收致富的一個重要途徑富民興鎮的新路子。據停洞鎮黨委書記黃紹毛介紹,為繼續做大做強“太子參”產業,該鎮已成立了太子參產業發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明確分管農業的副鎮長具體抓好產業發展工作,下一步將重點從技術指導、市場銷售、資金協調等方面積極為群眾做好服務工作。待條件成熟后,將成立停洞鎮太子參合作社,全面負責太子參產業的發展、規劃和銷售等工作,盡快把太子參產業做大、做強,努力做成該鎮的一項支柱產業。
據悉,目前發展“太子參”產業的不僅是停洞鎮,在剛引進太子參進行試種的慶云鄉浮里村,村支書石玉華也信心十足地說“太子參很適合我村種植,太子參不僅經濟效益高,且市場前景好,明年我要發動群眾利用閑置的土地全部種植太子參,種植規模達到100畝,年產值達100萬元左右,計劃把種植太子參作為我村農民致富的一條新路子來推廣和打造。”,慶云鄉鄉長石晶告訴我們說,目前浮里村種植試點已進入了整地種植階段,明年將推廣到該鄉海拔較高的9個村種植,計劃發展到800畝左右。
“太子參”這顆新產業開始在從江這片肥沃的土地鬧開了起來。(韋金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