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0日晚上9時,貴州鎮遠縣羊場鎮龍洞村支書向澤榮騎上摩托,來到5公里外的茅坪組龍志高家。他打開挎包取出500元錢交給小龍,然后又向小龍對賬,說折子上已取多少還剩多少,還建議小龍對今天扭傷的腰不要大意,明早就帶上“新農合”手冊去鎮上醫院治。小龍說:謝謝啦,我先用這錢找有祖傳秘方的楊醫師就近治療,如果不行再說。
群山環繞的龍洞村,現有572戶、2712人。幾年前,村民們去鎮上取錢或辦其它事,要乘車翻兩座大山奔20公里,來回要花20多元和半天以上,遇上下雨只得步行,一些村民因老弱病殘或舍不得丟下活路,更為取款而發愁。2010年,新選舉的村支部、村委會決定:要拓展為民代辦事項,幫助群眾解決取款難,尤其支書、正副主任和會計,要在其分片包干的工作區域,大力推進這一便民措施。村民們聞訊十分高興,陸續將存折和密碼交給村干,請其代辦存取款,或請村干代開存折代設密碼,一需用錢就去村里取,或打電話要村干送上門來。今年79歲的黑沖組姚本菊,過去每年要去鎮上取款8次以上,自去年把存折交給村主任蔣榮恩后,蔣已為其存取款11次,取款最少的一次是80元民政補助金,她對人說:我信得過村干部。
近年來,村里幫助村民找到雜稻制種新路子,村民們的款項往來和上千元的大筆資金多了,加上來找村干幫忙的越來越多,村里就為群眾建起了臺帳,村民急需用錢時,可由村委會或干部先行墊付,過后村干再取出該村民的錢來填平帳面。麻園組77歲農婦洪以蓮,去年以來把低保和種糧補貼的存折交給支書,請支書去鎮信用社和郵政銀行代辦存取款,每年達8次以上。今年5月老人去世之前,支書當著洪的女兒,將存折取了幾次還余多少,一五一十地算給母女倆聽,然后把兩本折子和剛取到的800元錢,交給其女兒,老人斷斷續續地說:難為你啦,你是好人……龍洞組76歲老婦蔣興珍把養老保險和種糧補貼的兩個存折,不交親生兒子卻交蔣主任,今年12月8日她來到村里,要蔣為她取款50元,蔣隨手掏出50元給她說,“您先拿去用,我過后再去取。”記者問老人:城里人對存折和密碼都看得很緊,更不會交給外人,您怎么敢交給主任呢?老人說:我不識字,存折交兒子怕他亂用,還怕他“愚弄”我,交給村干部我就放心,他們不會“外”我。
村干部對村民存折的密碼,有時記在日記本和手機上,但更多是記在腦子里,“免得日記本或手機掉了,密碼就泄密了,有時記得多了,反而把自家的密碼忘了”。幾年來,4名村干部每年要為村民保管存折共達100本以上,今年元月至今已達112本,共計代辦存取款652次,等于為民節省400多個工日、13000多元路費,其中支書向澤榮代辦存折41本、存取款224次。12月6日下午6:10,四名村干正要下班,泡木沖組封受國闖了進來,說要預支種子款,“明天好去舅子家送個大人情”。10分鐘內,他就打好領條得到3000元,他對記者說:“村干部就是我們的私人銀行,村里就是我們的大管家!”
龍洞村支書、主任、副主任和會計,每人每月工資才1000元,其中200元還要年底考核才能兌現,而且家境都不寬裕。他們有時為群眾代辦取款,還要倒貼錢:有的打工仔匯錢回家,在匯款地沒交手續費,村干部在本鎮代取款時,就要補交二三十元左右,匯款人春節回家提出補付,村干們往往拒收說,“就算我用這錢孝敬你的老人嘛”。該村干部自為群眾代辦存取款以來,從未發生過差錯和扯皮,更未出現過私吞和欺詐的事兒。記者好奇地問道:萬一你們有了一念之差呢?支書向澤榮回答說:“群眾這么信任,我們哪敢愧對。特別是,我是‘兩推一選’上來的,主任會計是海選出來的,就要圍著群眾轉,多為鄉親辦事,在金錢面前,我們更看重鄉親的信任,更看重那一張選票!”(田刃 李安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