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現場
市民在參觀
近日,雷山縣在縣城舉行娃娃魚(養殖)展示活動,還別出心裁地為參展的娃娃魚配備了“魚模”,吸引了不少市民和科技愛好者前來參觀。娃娃魚展出方的負責人張有凡介紹說,自2007年開始養殖娃娃魚以來,他試圖錄下娃娃魚發出的“哭聲”,但至今都未能如愿。
展出現場 琪琪最受關注
記者在魚展現場看到,十幾條娃娃魚被裝在透明的玻璃缸內供人參觀,幾名身著苗族盛裝的“魚模”拿著相關資料,站在浴缸周圍,向前來參觀的市民介紹有關于娃娃魚的知識。
魚缸內,娃娃魚琪琪最受人關注,首先是因為它身長,體型大,在魚缸里是“老大姐”。此外,它住的是“單間”,所以格外醒目。
娃娃魚琪琪
記者去拍攝的時候,琪琪正靠在石頭邊上睡覺,由于相機上的探照燈亮起來了,琪琪從睡夢中驚醒,趕緊轉身離開。此后,只要相機上出現閃光或亮起探照燈,它都會轉身逃避。
“魚主”張有凡告訴記者,琪琪來自湖南,今年有8歲了,純度很高,在95%以上。“它長得很慢,5歲時我將它從湖南買回,至今體型沒有太大的變化。”張有凡說,如果純度低,那在食物充足的情況下,幾個月內體型就會發生顯著的變化。
據了解,琪琪歲數不大,但卻是張有凡養殖場的“明星魚”。“因為它的純度高,靠它能育出‘純二代’來,這可是我們養殖場的寶貝。”張有凡說,但是明年琪琪不一定能產卵了,因為展出,受到了驚嚇,即使能產,成活率也較低,張有凡打算明年讓琪琪好好“休息”,來年再生產。
溪溝里曾發現三條野生娃娃魚
張有凡告訴記者,他的養殖基地建在雷公山下的桃江鄉境內,這里風景優美,空氣清新,水質良好,真的是一片凈土,比較適合人工飼養娃娃魚。
而野生娃娃魚,當地村民偶爾也會碰到。去年7月,桃江鄉南腦村的幾位村民上山割草,在溪溝里發現了3條野生娃娃魚。當地政府接到報告后迅速發出了保護通知,嚴禁村民們獵捕和破壞它們的生存環境。
“其實,在雷公山范圍內,每年都有發現野生娃娃魚的報告,這說明這個地方的自然環境比較適合娃娃魚生長,這也是我們到桃江養殖娃娃魚的原因。”張有凡說。
據了解,張有凡養殖基地出產的娃娃魚,每斤的價格在1100元以上,很貴,但供不應求。
捕錄“哭聲”六年未果
張有凡養殖娃娃魚掙錢的同時,還積極做一些有關于娃娃魚的科學試驗。
據資料上記載,娃娃魚的叫聲像幼兒的啼哭聲。從2007年起,張有凡一直在注意這個問題,但是至今還沒有聽到娃娃魚如“嬰兒啼哭般”的叫聲。
“為了弄清楚這個問題,我采取了很多辦法去記錄娃娃魚的叫聲。”張有凡說,最初,他購買小錄音機,并長時間放置在娃娃魚休息的地方。盡管錄下了娃娃魚發出的聲音,但都是“唧唧”的叫聲,與幼兒啼哭聲相差甚遠。
后來,他還在娃娃魚的“臥室”里裝上麥克風和擴音器,自己隨時監聽并錄音,但都沒有成功。此外,張有凡還就此請教其他的養殖戶,但不少養殖戶均反映也沒有聽到過。
“盡管沒成功,但我還是在長期的觀察中掌握了很多關于娃娃魚的第一手資料。”張有凡說。(羅茜 王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