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凱里經濟開發區大力實施工業化、城鎮化帶動戰略,認真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完善農業科技服務體系,不斷拓展就業領域,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持續穩定增長,達到5460.88元,比上年增長11.97%。
工業是凱里經濟開發區經濟社會工作的首要抓手。今年以來,項目建設不斷加快,新建產業項目35個,續建項目38個,其中貴州西蒙斯電梯公司、貴州貴龍客車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業建成投產,積極引導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進廠打工,帶動一批群眾就業。圍繞工業化實施“雨露計劃”、“失地農民專項培訓”雙線技能培訓計劃,提高農民就業技能,有計劃地組織農民外出務工,促進農民就業轉移。全區就地轉移務工人員300余人,外出務工勞動力3300余人,實現勞務總收入5874.12萬元,比上年增長5.9%,全區人均勞務收入達1528.8元。
圍繞城市建設發展,加快農業及產業結構調整,特色產業帶動能力不斷增強。重點發展特色西瓜、紅薯、蔬菜和畜禽、水產等,做大“紅巖西瓜”、“白午紫色紅薯”、“鐮刀灣魚”等品牌。鼓勵扶持各村抓住區內基礎設施、工業項目轟轟烈烈建設的機遇,努力承接土石方開挖、廠房基礎場平、砌堡坎、埋設管道、道路綠化等工程,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鼓勵農民集資入股,按股金分紅。全區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4905萬元,比去年增長11.29%,其中農業生產總值6638.27萬元,比去年增長13.12%;農民家庭經營人均純收入2221.31元,比上年增長13.11%。
大力實施“民生工程”,大幅提高“民生福利”。在繼農低保之后、全面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老齡補貼、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等多項“民生工程”。全區60歲及以上老人都享受基礎養老金和老齡補貼。農村低保金、城鄉醫療救助等民政補貼人均收入和養老保險人均收入達396元。失地超過50%的1319戶、5330人,享受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金504.04萬元,人均945.7元。向2009年以前被征用土地的農戶發放糧食補貼337.8萬元,全區人均增收291.2元。(蔣建民)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