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黔東南政府網消息 3月2日,副州長劉曉春率州教育、發改、規劃、國土、住建等部門負責人到貴州省農業機電學校就學校進行專題調研。
學校負責人向劉曉春一行詳細介紹了學校基本情況的介紹,并就當前學校建設中存在的困難進行了說明。
劉曉春認真聽取學校負責人的介紹后表示,三十多年來,貴州省農業機電學校為黔東南州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優秀的技能型人才。時至今日,學校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專業優勢,始終保持了良好的辦學規模與效益,這說明學校的辦學理念是緊跟社會發展腳步的。隨著凱里市發展的快速推進,城市正加緊實施擴容規劃,貴州省農業機電學校正處于龍頭河片區的發展規劃之內,學校要積極配合凱里市的城市發展規劃,加強與主管部門的溝通,早下決心加快編制學校發展規劃。在編制規劃時,要預留發展空間,實施總體規劃,分期建設,這樣既節約了時間與成本,又最大限度地減少了對學校發展的影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要進一步加強學校管理,做好校園安全和穩定工作。
劉曉春要求,各州直有關部門要多與學校的聯系,加強指導,優化服務,爭取學校遷建目標的早日實現,以便更好地發揮貴州省農業機電學校為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為“三農”服務的作用。
據悉,貴州省農業機電學校成立于1978年,原名黔東南州農業機械化學校,學校占地面積89.2畝,后改為現名并隸屬于貴州省農委管理。學校現已形成了以機電設備安裝與維修、機械加工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數控技術應用等為骨干專業和以汽車運用與維修、機電技術應用等傳統專業為支撐專業的,集機電、模具、機械加工、汽車為一體的綜合性中職學校。是經貴州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批準建立的“貴州省第八十五國家職業技能鑒定站”,直接面向社會與學生實施汽車修理、維修電工、車工、鉗工、電焊工、計算機操作工等工種的鑒定。2005年經貴州省教育廳考評,學校進入省級重點中專學校行列。該校對原來由教育體制帶來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進行了改革,推行了“上理下實”(上午理論課,下午實訓課)的新型方式;基礎課也摒棄了背、套、灌模式,把理論和實踐緊密地結合起來,大大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