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手深圳文博會 助推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
黔東南州文化產業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在深圳舉行
簽約項目35個 總投資金額301.6億元
5月17日下午,隨省參加第八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黔東南州代表團在深圳會展中心水仙廳舉行了文化產業招商引資項目推介暨簽約儀式。儀式上,黔東南州帶來的文化產業項目成為“香餑餑”,贏得眾多投資商的親睞,共有35個項目成功簽約,總投資金額301.6億元,項目涉及文化、旅游等方面。
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州委統戰部部長唐官瑩出席儀式見證簽約,州人民政府州長助理楊德濤作項目推介,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龔校軍主持儀式。
黔東南州已是第5次組團參加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去年舉行的第七屆文博會上,黔東南州是貴州省簽約數量最多、涉及資金最大的地區,成為了貴州省文化產業項目簽約儀式上最炫目的亮點。本屆文博會上,黔東南州的文化產業項目以其緊密結合當地多彩民族文化、深厚歷史底蘊和產業發展實際而再次受到投資商的關注。
據了解,黔東南州民族文化悠久豐厚,獨具特色,有貴州省唯一的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項,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2項68個保護點,數量排列全國地州市級第一位,有省級名錄175項206個保護點,州級名錄186項220個保護點, 縣級名錄659項。有國家級藝術之鄉23個,省級藝術之鄉42個,數量也位居全國地級之首。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總計666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處,省級53處,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1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2座,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3座;有中挪合建的兩個生態博物館--錦屏隆里古城生態博物館、堂安侗族生態博物館,
全州文物總數和“國保”數量躍升全省第一位。
全州50戶以上集中連片的民族村寨4200個,每年有民族民間節日300多個,被譽為“苗族侗族文化遺產保存核心地”和“迷人的民族文化生態博物館”。苗族反排木鼓舞以其高原豪放之氣被譽為“東方迪斯科”;侗族大歌以其古樸優美的曲調、獨特的演唱方式被認為是“一個民族的聲音、一種人類的文化”。世界旅游組織專家組4次實地考察黔東南后給予高度評價:黔東南是旅游資源品位最高、質量最好且最集中的地區;是不同類型且最具多樣性的旅游資源富集地;是對境外游客最具吸引力的地區;是民族文化旅游的旗艦;是為高素質人群所準備的豐富宴席。世界旅游組織秘書長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稱贊:“黔東南之行是我一生中最難忘、最榮幸的一次體驗,黔東南這個歌舞之州、森林之州、友好之州、神奇之州,必將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旅游圣地。”
2009年,繼侗族大歌被成功申報為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錄”之后,目前我州有雷公山麓苗族村寨和六洞九洞地區侗族村寨被文化部列進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最近,有關部門以黔東南州苗族服飾為主,把中國苗族服飾正式向聯合國申報“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目錄”。除此之外,黔東南州社會發展歷史悠久,歷史文化厚重。名勝古跡眾多,紅色文化燦爛。有
鎮遠、舊州等一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名鎮,有
錦屏隆里明朝軍事屯堡等一批漢文化生態博物館,有風云千古的明清傳奇人物陳園園歸隱地等一批歷史文化之謎。尤其是紅軍五次征戰黔東南,紅色文化燦爛,中央政治局在
黎平縣召開了著名的
黎平會議,拉開了中國革命歷史性轉折的序幕,留下了“敢創新路,敢于突破,敢于勝利”這一寶貴的精神財富。
為深入貫徹《國務院關于進一步促進貴州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2〕2號)文件精神,根據貴州省的統一部署,黔東南州把組團參加第八屆文博會作為今年全州集中開展招商引資的一項重大活動來安排,從戰略和全局高度出發,把發展文化旅游產業與實施工業強州、城鎮帶州戰略同部署、同落實,突出籌劃傳統文化產業和現代文化產業兩方面的項目。
記者從黔東南州代表團獲悉,在5月18日貴州省文化產業招商引資推介及簽約儀式上,黔東南州還有總
投資金額36.75億元的6個項目將進行簽約。同時,在文博會期間,
黔東南州將舉行一系列民族文化展演活動,讓更多人感受到
黔東南民族文化的多姿多彩。(張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