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凱里城區35公里的爐山工業園區正在快速建設
5月11日,記者乘車從凱里市區出發,沿寬闊的二級公路,僅20多分鐘便來到該市的爐山工業園區。進入園區,映入眼簾的是一條條寬闊的大道,一排排藍底漂亮廠房,到處是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
2008年6月,在距城區35公里的爐山鎮,爐山工業園區正式啟動建設。短短幾年時間,一座座高大的廠房拔地而起,一個嶄新的,生機勃勃的工業園區正迅速崛起。
完善基礎設施 提升承載能力
4月30日,貴州其亞鋁業公司投資31億元的第一期工程年產120萬噸氫氧化鋁項目聯動試產成功,5月1日順利投料生產。
據介紹,該公司2010年初入駐凱里爐山工業園,總投資131億元,是園區目前引進最大工業項目之一,從建設到第一期工程項目聯動試產僅用了1年4個月的時間。第一期工程將實現年產值31億元,解決就業1300人。二期工程將投資100億元,全部建成后將達到300億元以上的年產值和25億元以上的稅收,成為貴州東南部鋁工業基地。
“真沒想到在這大山里,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是如此的快速高效,這良好的環境確實為我們的投資創造了奇跡。”貴州其亞鋁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對園區基礎設施的建設速度連連贊嘆。
“完善基礎設施是項目快速發展的關鍵。”園區負責人告訴記者,爐山工業園區在建園之初,就做到了強化工作措施,著力抓好發展要素,為項目快速發展提供強大助推力。
截至目前,園區基礎設施共完成投資35億元,園區核心區21公里市政干道已建成,“四橫四縱”的道路網格骨架基本形成,虎爐二級公路建成通車,爐山至碧波、爐山至下司快速通道快速推進,園區交通瓶頸得到有效解決,快速、高效、安全的交通路網基本形成;園區供水、供電、供氣、排水、排污、通訊、寬帶網絡等七大系統基礎設施日益完善,承載能力不斷加強,能滿足企業建設、生產、生活過程中所需的水、電、氣等要素,園區硬件設施得到不斷夯實,為項目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引導產業配套 強化環保建設
園區在招商引資工作中,圍繞資源優勢和產業配套,嚴把項目準入關,按“大資源配大產業”原則,注重產業配套及產業鏈延伸,優勢互補,通過以商招商等多種形式招商引資。其中,依托貴州其亞鋁業公司鋁工業基地項目建設,引進的鋁產業配套和產品需求延伸類項目就達8個。在逐步形成的主導產業基礎上,重點引進一批具有較高科技含量、附加值高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生物醫藥、特色食品等輕工業。
園區堅持以“環保三同時”原則作為投資協議明確的剛性條款,不引進國家明令禁止和淘汰的落后產業項目。園區建設中,實行雨污分流,開工建設了日處理3500噸污水處理廠、日處理30噸生活垃圾填埋場、全省第一家日處理80噸一般工業固體廢棄物填埋場,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全部投入使用;開工建設的日供24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氣站及供氣管網項目,一期日供12萬立方米液化天然氣項目也在緊張的施工中,著力使節能減排到位。
截至目前,落戶園區企業已達50戶,其中建成企業10戶,項目總投資達450億元以上,全部建成后產值可突破500億元,現已形成火電能源、鋁及鋁加工、新型材料、制造、建材、輕工、食品工業為主的產業體系。
提升服務水平 優化發展環境
在園區發展建設中,爐山工業園區始終堅持把干部打造成一支服務一流、充滿活力、團結奮進、廉潔高效的隊伍,以良好發展環境來吸引客商。
對招商入駐園區的企業,根據項目產業類別、投資強度、科技含量、財政貢獻等,實行“一廠一策”、“一事一議”的專項優惠政策。同時,積極幫助企業解決融資、用地難題,為企業項目落地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對園區內企業項目建設進度進行跟蹤、調度、分析,定期通報,實行項目建設全過程跟蹤、協調和服務,確保重大項目進度。
園區要求各級部門要實行一個窗口對外和一條龍服務,簡化行政審批手續。制定實施鼓勵投資創業的優惠政策,努力用好、用活、用足國家各項政策,保護投資創業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推行首問責任制、公開承諾制、代理代辦制、限時辦結制、客商評議制和過錯追究制,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
據介紹,今年是園區升級為省級開發區后的第一年,園區力爭全年引進項目25戶,固定資產投資完成65億元以上,產業項目投資完成40億元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0億元以上。(林剛 熊誠 陳丹)
貴州其亞鋁業公司全部建成投產后,產值將超過300億元
已投產的鑫明星瓷業公司緊張生產的場面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