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一個凝聚智慧、傳播知識、開拓視野的平臺——清華大學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大講堂落戶黔東南。近五年來,共舉辦14期,培訓各級各類干部20萬余人次。領導重視、清華支持、精心部署、開放培訓,大幅度地提高了干部的理論素養和綜合素質,探索出了一條貧困地區干部教育培訓經費不足、科級及以下干部培訓力度不夠的開放培訓模式。
領導重視是辦好大講堂的核心
歷屆領導都十分重視干部教育培訓工作。一是籌備階段,州委常委、組織部長親自審定培訓方案,并提出了針對性很強的指導意見。二是州委書記在書記辦公會上聽取籌備工作專項匯報,并要求全體會務人員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做好各個環節的工作,一定要把大講堂辦好、辦實、辦出特色。三是2008年以來,把大講堂納入每年的《干部教育培訓計劃》。四是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大講堂工作,大力地給予經費支持。五是州委將大講堂作為中心組學習內容之一,每一期大講堂,廳級以上干部能參加的,都參加并認真聆聽講座。
清華支持是辦好大講堂的基礎
“清華大講堂”是清華大學秉承“教育服務社會,教育回饋社會”的宗旨,為黨政干部搭建的一個與專家學者學習和交流的平臺,在黔東南州舉辦,尚屬西部地區第一家,成為我州干部教育培訓的一個“亮點”。清華支持是辦好大講堂的基礎。一是得到校方的支持與幫助,打造了一個長期的、具有品牌效應的、聯系友誼橋梁的、每年舉辦幾期的“清華大講堂”。從2006年至2011年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全國各地舉辦論壇的情況來看,在全國舉辦80次,貴州舉辦21次,其中凱里13次(2008年舉辦3期、2009年舉辦4期、2010年舉辦3期、2011年舉辦3期)。二是校方結合我州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熱點、難點問題和焦點問題,設置專題講座,并通過清華大學的優勢,聘請了國內該領域知名專家和學者赴凱里講課。目前,我州已成功舉辦“清華大講堂”14期,邀請了清華大學著名經濟學家魏杰、公共危機管理研究員崔和平等17位專家學者,分別開辦了《宏觀經濟分析》、《環境保護與生態文明建設》、《互聯網與黨政建設》、《公共危機管理》等17個專題講座。相關專題設置體現了黔東南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和國際、國內政治及經濟環境的變化,其價值正如原州委副書記韓卉同志所說的:大講堂“對于促進黔東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幅度提高黨員干部的理論素養和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三是校領導的幫助,清華大學原副校長、繼續教育學院院長胡東成,副院長閻桂芝先后兩次到黔東南州指導工作。胡院長第二次到黔東南參加第七期大講堂時說:“在黔東南舉辦的大講堂是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在我國西部舉辦大講堂活動的第一家;兩年中多次在同一地區舉辦大講堂活動,在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也沒有先例。”四是與授課專家學者聯系,建立“智囊庫”,為我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服務。
精心部署是辦好大講堂的關鍵
“大講堂”層次高、規模大、要求嚴。按照培訓要精、要管用、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緊緊圍繞黔東南州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在專題設置、教師選聘、組織形式等方面都作了精心安排。開設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依法行政、政府危機管理應對策略、領導干部如何應對媒體、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政務禮儀等專題。為辦好 “大講堂”,州委組織部早安排、早布置,提前1個月成立由州委組織部常務副部長任組長、副部長任副組長的籌備工作組。工作組下設文秘、會務、后勤、宣傳四個小組,分別由相關科室負責人任組長。各小組根據工作職責,擬定工作方案與工作進度表,分解細化各項工作任務,并采取專項任務專人負責的辦法,把任務細化到個人。籌備工作組定期召開會議,聽取各工作小組工作落實情況,針對各項具體工作進行研討,嚴格做到每一個工作環節無漏洞、無死角、無差錯。同時,積極與校方就專題設置、師資選用、活動日程、活動形式、會場布置等各個方面的細節問題進行深入磋商。籌備期間,雙方通過電話聯系,統一思想、查缺補漏、步調一致,確保了整個大講堂的順利進行。
開放培訓是辦好大講堂的手段
為擴大干部的受訓面和教育面,黔東南州充分利用黔東南州電視臺,采取“現場直播”開放式培訓手段,辦好大講堂。一是設立主會場。州直地廳級領導干部,州直有關單位的縣級領導干部和部分科級干部,部分退休老同志;凱里市縣級領導干部和部分科級領導干部在主會場聽講。二是設立分會場。各縣、(區)設立分會場,組織副縣級以上領導干部及部分科級干部集中收看黔東南電視臺一套專題講座現場直播。三是設立聽講點。州直各單位、各縣市、開發區組織其他沒有參加主會場、分會場現場專題講座的干部,集中在單位收看現場直播。通過在凱里設立中心會場、各縣設立分會場和聽講點,利用黔東南州電視臺進行現場直播。既保證了干部教育培訓主體的需要,又兼顧了廣大干部對知識的渴求,進一步拓寬了我州干部教育培訓渠道,加大了培訓受眾面。干部們普遍反映,“大講堂”主題鮮明,內容生動,安排緊湊,針對性強,所請授課教師層次高,功底厚,經驗豐富,深入淺出,事例生動,發人深思,效果良好。部分科股長感動地說,“多年來,我們外出參訓機會太少。大講堂的舉辦,在家門口就解決了。”
通過“請進來”,利用清華資源舉辦“大講堂”是提升干部科學發展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新形勢下創新干部培訓工作的有益探索,是推動我州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有力抓手。(文筱晟)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