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東南州以開展作風建設為契機,針對當前全州工業園區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鐵心硬手轉作風,狠下功夫抓建設,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正視存在問題,對照今年發展目標要求,下真功夫提升效能,改進工作作風,推進全州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一是在規劃設計上下功夫。 按不求大、但求精的理念,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設計、高速度推進來編制好園區總體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產業規劃和環評規劃等規劃體系。嚴格按照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的要求,結合水利、交通、電力等專業規劃,充分考慮園區所在區域的特點和自然資源、基礎水平、發展速度等因素,特別是凱麻同城化建設、榕江、三穗等園區在規劃上要體現城市和園區的互動,做到產城互補、產城互動,以城帶園發展的理念。既要節約用地,合理布局;又要高起點規劃,預留適量的拓展用地,為后續發展留有余地。
二是在園區投資上下功夫。 按照“政府主導、企業經營、市場運作、多元投入、項目帶動、滾動發展”的方式,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多渠道解決園區建設資金問題。通過州縣小額貸款公司、工業投資公司、擔保公司這些平臺鼓勵各類社會投資主體通過投資、聯營、入股、控股、獨資、收購等方式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和加快園區生活區、學校、醫院、物流、金融等配套設施建設,逐步實現由依靠政府投入向自我滾動發展的良性循環,提高園區承載能力。
三是在主導產業上下功夫。 各園區的功能分區圍繞主導產業來布局,每個園區圍繞區域特色優勢,抓好2-3個主導產業,以大企業為龍頭,以產業化企業為基礎的產業集群,全力推進凱里經濟開發區電子科技產業園、汽車工業園、電梯工業園;爐碧經濟開發區其亞鋁業產業園;丹寨興富祥裝備制造產業園;天柱鋇鹽化工產業園;施秉恒盛硅系高新一體化產業園;以及黎平、從江、榕江、錦屏等縣林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和特色農產品加工產業園建設。力爭在“十二·五”末,將各產業園區的主導產業建設成為品牌企業、規模企業,產業競爭力強的經濟板塊。
四是在招商引資上下功夫。 緊緊抓住當前沿海發達地區進行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機遇,加強市場研究,主動出擊,加大招商力度。不斷更新招商觀念,努力創新招商方法,著力提高招商引資的效果和水平。根據園區的現狀實際、積極開展以商招商、以會招商、駐點招商、網絡招商、中介機構招商,同時適時組織懂業務、熟項目的小分隊上門開展招商,提高招商引資的成功率。
五是要素保障上下功夫。 一方面加快搭建金融服務平臺。州金融辦、州投資開發公司、各商業銀行以及州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加強協調服務,不斷完善園區投融資功能。另一方面抓好用地保障,編制好園區土地利用規劃、產業規劃和產業布局。針對園區建設中山多、地少,用地緊張的現狀,采取“土地增減掛鉤一批,項目清理調劑一批,加強執法回收一批,盤活存量騰出一批,向上爭取追加一批”的辦法全力增加用地。實施“削峰填谷、向山要地”和“低丘緩坡開發”要地工程,為園區項目建設提供更多的用地空間。其次抓好電煤和運輸保障。
六是在人才隊伍上下功夫。 一是支持工業園區內部管理人才的使用和培養,選派協調能力強的人才到園區工作。二是除必須的行政管理人員外,從社會選聘熟悉規劃、設計、施工、項目管理等方面的人才到園區工作。三是圍繞工業園區技能人才需求,按照“統籌規劃、合理布局、資源共享”的原則,鼓勵、支持工業園區依托企業、技工院校、職業院校和培訓機構建立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就地就近開展技能培訓,努力解決園區用工需求。(陳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