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黔東南州政府制定出臺《關于貫徹國務院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意見的實施意見》,提出“四大目標”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46號文件精神。
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責任體系。一是強化政府消防安全責任。各級政府全面負責本地區(qū)消防工作,政府主要負責人為第一責任人,分管負責人為主要責任人,其他負責人要認真落實消防安全“一崗雙責”制度。各級政府逐級簽訂《消防安全責任書》,建立健全消防工作考核評價體系,把消防工作作為政府目標責任考核和領導干部政績考評的重要內容,定期檢查考評。二是強化各單位消防安全責任。機關、團體、企業(yè)、事業(yè)單位法定代表人是本單位消防安全第一責任人。堅持誰主管、誰負責,各部門、各單位在各自職責范圍內依法做好消防工作。三是建立責任追究機制。對政府及有關部門不依法履行職責,工作不力、失職瀆職的,要依法依紀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機關處理。凡本地區(qū)、本行業(yè)火災總體形勢嚴重惡化或發(fā)生較大以上火災事故的,根據(jù)情節(jié)輕重,除追究火災直接責任人、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外,還要追究當?shù)卣⒂嘘P部門領導的責任。對一般亡人火災和30戶以上50戶以下火災,縣級人民政府組織安監(jiān)、監(jiān)察、消防等職能部門實施責任倒查,50戶以上火災和較大以上火災事故由州政府組織安監(jiān)、監(jiān)察、消防等職能部門實施責任倒查。
構筑立體化火災防控體系。一是加強消防安全源頭管控。將消防規(guī)劃納入城鄉(xiāng)規(guī)劃;實行建設工程消防設計、施工質量和消防審核驗收終身負責制;強化行政審批部門消防安全責任。建設、規(guī)劃、房地產、工商、文化、教育等部門落實相關行政審批的消防安全前置條件。二是努力提升社會公眾消防安全素質。深入貫徹《全民消防安全宣傳教育綱要》(2011-2015);深化消防宣傳進學校、進社區(qū)、進企業(yè)、進農村、進家庭、進景區(qū)、進黨校工作。全州大(中、小)學校每學期開展消防教育不少于4課時,開展全員應急疏散演練不少于1次;居(村)委會和物業(yè)服務企業(yè)每年組織居民開展1次滅火應急疏散演練;進一步落實《社會消防安全教育培訓大綱(試行)》,教育、科技、司法、人社等部門將消防知識納入義務教育、黨政領導干部及公務員培訓、科普及普法教育和職業(yè)培訓。每年對鄉(xiāng)鎮(zhèn)、村居兩委負責人開展1次消防安全培訓,對志愿消防隊伍開展2次培訓。加強消防行業(yè)特有工種職業(yè)技能鑒定工作。三是強化火災隱患排查整治。各級政府建立常態(tài)化火災隱患排查整治機制,針對本轄區(qū)火災規(guī)律特點,開展人員密集場所、高層和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單位、文物古建筑、“三合一”場所、“九小”場所、“城中村”、“棚戶區(qū)”、出租屋、城鄉(xiāng)結合部、城市老街區(qū)、農村50戶以上木質結構房屋連片村寨以及建筑工程施工現(xiàn)場等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消防安全專項治理,及時消除火災隱患。
著力夯實消防工作基礎。一是完善消防經費保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財政部《地方消防經費管理辦法》,將消防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予以保障。嚴格按照州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全州綜合應急救援隊伍建設的通知》落實消防業(yè)務經費保障。對消防專項經費實行專項保障;將農村公共消防設施建設經費納入財政“一事一議”項目。二是加強公共消防設施和裝備建設。加強市政消火栓建設,明確各職能部門在市政消火栓建設和管理中的職責;加強消防站營房建設,對不符合綜合應急救援需要的營房進行搬遷建設或改擴建;加強裝備建設,按照《消防站建設標準》、《縣級綜合性(消防)應急救援隊裝備配備標準》配齊裝備。三是大力發(fā)展多種形式消防隊伍。按照公安部等七部委《關于深化多種形式消防隊伍建設發(fā)展的指導意見》,大力發(fā)展政府專職消防隊、企業(yè)事業(yè)單位專職消防隊和志愿消防隊,將政府專職消防隊納入事業(yè)編制。各鄉(xiāng)鎮(zhèn)根據(jù)實際需要建立專職或志愿消防隊。四是提升滅火應急救援能力。縣級政府要制定完善各類災害事故處置預案,每年組織開展聯(lián)合演練不少于2次;組建應急救援機動大隊;建立綜合應急救援專家組和聯(lián)席會議制度;建設州縣兩級消防綜合應急救援指揮平臺并納入政府應急指揮體系;建設消防綜合應急救援訓練基地;實現(xiàn)黔東南消防戰(zhàn)勤保障大隊器材裝備和物資儲備達標。五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以“六改”(寨改、房改、水改、電改、灶改、路改)為抓手,重點解決農村50戶以上木質結構連片村寨消防基礎設施薄弱問題,提升自防自救能力。
創(chuàng)新社會消防安全管理。一是推進農村、社區(qū)消防“網格化”管理。以街道(鄉(xiāng)鎮(zhèn))為基本管理單元,按照“一網三級、一級多格、一格多點”的模式,劃分街道(鄉(xiāng)鎮(zhèn))“大網格”、社區(qū)(行政村)“中網格”、片區(qū)、單位“小網格”,明確管理人員和責任,構筑“橫到邊、縱到底、全覆蓋、無盲區(qū)”的火災防控網。二是實施高危單位“戶籍化”管理。對容易造成群死群傷的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和高層、地下公共建筑等高危單位,鼓勵和引導參加火災公眾責任保險,督促按要求配備急救和防護裝備,落實更加嚴格的人防、物防、技防等管理措施。加強高危單位動態(tài)監(jiān)管,建立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制度,由具有資質的機構定期開展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作為單位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jù)。(張正特)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