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天柱縣首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脫穎而出,歐陽廣勇等20位民間藝人亮相文化舞臺,標志著該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進入了一個新的推進階段。
為切實做好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工作,鼓勵和支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開展傳承活動,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后繼有人。今年,天柱縣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評選活動,對全縣推薦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業人士反復調查、論證、公示。歐陽廣勇、龍柳桃、龔秋鸞、龍秀娟、龍安定等20人,擁有民俗、傳統音樂、傳統體育、傳統戲劇非遺技藝,長期以來,他們熱愛非遺文化,認真記錄和整理非遺書籍、并在當地不斷發揚光大,具備了非遺文化傳承的素質形象,該縣人民政府決定將他們列為首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天柱縣首批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四十八寨歌節》、《注溪社節》、《北部侗族方言歌會》、《北侗玩山歌》、《文武龍》、《天柱宗祠浮雕彩繪技藝》、《天柱侗族儺堂秘技“上刀山、下火海”》 等17個。分民俗、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技藝、傳統體育、傳統美術7類。(龍勝洲)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