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展譜新篇 社學喜迎十八大
--天柱縣社學鄉經濟社會發展紀實
金秋時節,在黨的十八大即將召開之季,懷著滿心的喜悅,帶著天柱縣委宣傳部的龍勝洲等踏上社學鄉的這片熱土,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鄉村里,高樓亮亮;果園里,碩果累累;田野上,莊稼綠綠;工地上,人頭攢動;工廠里,機聲隆隆。映入眼簾的這一切會讓人深深感受到社學鄉的祥和,同時也感受到社學鄉正翻涌著滾滾創業發展熱潮,激蕩起勃勃生機和活力。“大發展,快發展”,所到之處總會聽到這響亮的聲音,看到這奮進的態勢。
據了解,天柱縣社學鄉位于天柱縣城東部,距縣城5公里。東抵渡馬鄉,西連鳳城鎮,南臨坌處鎮,北界藍田鎮。全鄉面積126.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4288畝,其中田10118畝,土4170畝,人均耕地0.68畝。全鄉轄15個行政村、241個村民小組,總人口2.1453萬人,為侗族人口聚居鄉。鄉境內峰叢層疊,溝谷密布,河流清澈,山勢險峻,境內地勢起伏較大,平均海拔628.5米。氣候屬于亞熱帶溫暖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6.10C,降雨量1280毫米。全鄉森林覆蓋率為56%。境內礦產資源豐富,有金礦、煤礦、硅礦、陶瓷泥等。獨特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旅游資源讓您流連忘返:有“雙峰對峙作門衛,孤月獨照當山燈”的善緣寺讓您廣結善緣;有“背靠青山納喜氣,門對鑒江展文風”的黔東南首家旅游專業合作社讓你吃得舒服玩得開心;有“天然氧吧”之稱的大林山小林山讓您呼出渾濁之氣納入天地精華而神清氣爽心曠神怡;有“金鳳山銀鳳山山山出鳳;古善人今善人人人從善”的金鳳山和銀鳳山讓你覺得山雄而秀民風淳樸;有“金狗攆金羊,攆到白巖塘,金銀十八塊,塊塊十八斤”的金井金礦繁榮景象向您示范淘金的過程,讓您親自體驗淘金的神秘和樂趣,讓您真的覺得置身于那個背井離鄉的淘金歲月。
二十年來,在天柱縣委、縣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和各級各部門的關心、支持和幫助下,在歷屆鄉黨委、政府和全鄉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經濟社會平穩快速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2011年全鄉生產總值達到6380萬元,農業農村經濟穩步增長,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92年的685元增加到2011年的3081元。產業逐步形成,結構調整彰顯特色,社會各項事業得到長足發展。所以社學鄉黨委先后獲得省、州、縣“五好”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2011年度獲全縣綜合目標考核一等獎、人口和計劃生育責任目標兌現考核一等獎、安全生產目標考核一等獎……,同時被天柱縣委、縣政府評為2011年度消防安全目標管理先進單位、武裝工作先進單位、平安鄉鎮……。呈現出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團結奮進,蒸蒸日上,社會和諧發展的一派新景象。
近年來,天柱縣社學鄉黨委書記楊光坤和鄉長李世文帶著鄉黨政班子,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按照“加快發展,加速轉型,奮力趕超,推動跨越”的建設思路,廣大干部群眾發揚“開拓進取、求真務實、甘于奉獻、勇于實踐”的精神,全鄉呈現出經濟發展、事業興旺、社會穩定、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的良好局面。該鄉黨委書記楊光坤說:“社學鄉作為縣城的‘東大門’,如何才能實現與縣城的完美結合,如何才能走出一條不同于其他鄉鎮的有特色的發展之路,一直是擺在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面前的重要課題。思路決定出路,我們鄉充分利用豐富的資源優勢和獨特的區位優勢,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招商引資,著力打造城郊經濟圈。”
加快轉型 搭致富金橋
結合社學鄉實際,社學鄉按照“市場需求,加快轉型,科技引領,合理布局”的發展思路,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全鄉擁有 3 家種植規模大戶,22家養殖大戶,種植合作社 2 家。光社學鄉金鳳養雞專業合作社的養雞場存欄商品雞4000只,仔雞500只,種雞600只,母雞500只,公雞100只,其中所有土雞全是山坡放養和繁殖。土鴨5000多只。遠銷湖南廣西等省。“以前那種拼著命去市場爭攤位,互相壓價錢拉販子,雞瘟一來,含著眼淚拆雞棚子的景象再也不會出現了。”合作社社員陳守鎮告訴筆者:“加入合作社,就好比坐上了一艘能抗風浪的大船,養殖技術、防病治病、銷售等什么都不用愁,只要一心一意把自己的雞鴨鵝等養好就可以了。”依靠養殖專業合作社,到目前為止,全鄉畜牧水產業總產值達1650萬元,比2011年增長3.7%,畜牧飼養量25210頭,出欄生豬4520頭、牛435頭、羊713只、家禽6.98萬只(其中土鴨4.15萬只、雞2.5萬只、鵝0.33萬只),分別比2011年增長3.1%、2.4%、3.5%和6.3%。
其次,根據市場需求,加快轉型,調整種植產業農民喜發種植財。社學鄉金井村村民楊云剛,全家5口人,經營5畝責任田。他搞科學種田不怕失敗,市場需要什么他就種植什么,而且敢于率先利用推廣新技術,新品種。到目前為止,他種西瓜2畝,收入2000元;種大白菜1畝,收入2000元,辣椒1畝收入1000元;胡蘿卜半畝,收入300元;大蔥1畝收入1000元;另外,他又在4分地里搞南瓜、苦瓜、茄子套種,南瓜收入600多元,苦瓜收入1000多元,茄子收入1000多元,僅瓜菜一項,收入達16900元,人均3200多元。除此之外,還有種植楊梅、蘋果、梨子、葡萄、桃子、李子、獼猴桃的種植大戶……他們通過市場需求轉換種植產業,全鄉2012年上半年農業總產值實現3755萬元,比2011年增長9%;2012年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1000畝,比2011年增長1%。
夯基層基礎 筑發展平臺
社學鄉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作為筑牢發展平臺的重要抓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高起點,大手筆建設,全鄉基礎設施得到明顯改善。改造了鄉政府辦公大樓,改善了政府辦公條件。實現了15個村通村公路建設(其中11個村通水泥路或油路),10個村完成人畜飲水改造,4個村為縣級新農村建設示范村。完成了4個村整村推進項目建設,建設9個村級衛生室,新建村級計生服務室1 個,改建14個,建設4個村級組織活動室,建設村級農村書屋6個。實施社學中學、小學及平甫小學等學校教育基礎設施項目10余個,組織籌集社會各界捐資240余萬元修建了溪口小學大橋、硬化傘溪和占溪村組道路約10公里。完成平甫、紅衛兩村國土整治項目建設,努力鞏固農業基礎地位。2011年,伍家橋危橋改造工程基本竣工,金鳳山旅游公路硬化工程和擺溪公路改造工程已全部完成,社學臺上公路完成主體工程的80%。認真實施“一事一議”財政獎補項目,投入121.28萬元完成了金山、平甫、長團、芹香和社學共5個村的村組公路硬化工程,硬化村組道路4864米。縣城自來水進入我鄉的管道鋪設工程進展順利,已完成工程量的70%。2010年投入資金156萬元實施金井、溪口、擺溪三個村人畜飲水和溪口小學、平甫小學兩所學校師生人飲工程,實施了橋聯村登貴水渠維修和伍家橋提水站建設,解決了3800多人飲水和近2000畝農田灌溉問題。完成實施平甫現代煙草農業示范園基地建設、準備開工郵政所、文化站、加油站等項目建設,鄉計生樓建設項目即將竣工驗收。金山一組移民安置工作進展順利。污水處理廠各項配套工程已基本完成。垃圾填埋場項目建設正在有序推進。
狠抓平安創建 構建和諧社學
社學鄉黨委、政府以創建“平安社學”,構建“和諧社學”為目標,以加強組織機構建設為基礎,以營造濃厚創建氛圍為抓手,以提升防控能力為突破口,精心部署安排,層層狠抓落實,平安創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全鄉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
一是加強領導,提高認識,層層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年初鄉人民政府與全鄉15個村和17個部門、學校以及重點生產經營單位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狀,安全生產責任狀簽訂率為100%,督促各安全生產責任單位,認真排查安全隱患。
二是高度重視“打非治違”專項行動工作。在開展“打非治違”專項行動中,共查處非法生產經營行為68起,其中:煤礦13起,金礦19起,采石場3起,磚廠3起,河道非法取砂淘金25起,道路交通5起。已下發《立即停止非法行為通知書》68份,組織非法生產經營單位負責人進行法律告誡3次,已向縣級有關主管部門部門和縣人民政府呈報非法生產行為專項治理報告12次,組織鄉級有關部門聯合治理8次,參加治理37人次。
三是認真做好道路交通、食品、煙花爆竹、農村消防、學校周邊環境等安全的排查,半年共檢查46次,出動人員189人次,查出隱患281處,督促整改隱患272處,整改率為97%。召開現場安全培訓會3次,書寫和張貼安全生產標語48幅,發放安全宣傳資料6800余份,設置安全宣傳櫥窗8塊。由于工作措施得力,方法得當,工作到位,該鄉沒有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
重民生保障 促社會和諧
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有多高,關鍵要看他們是否享受到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社學鄉以民生為本,從群眾最關心、最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入手,大力實施民心工程,讓廣大群眾分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為廣大人民群眾營造了安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認真做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解決群眾“看病難”。2012年上半年,全鄉符合條件的應參合戶4921戶,實際參合4648戶,全鄉應參合21072戶,實際參合18558人,參合率達88.07%(其中民政幫扶445戶,640人;計生幫扶247戶,737人;殘聯幫扶95戶,95人,參合率達100%);全鄉共籌集農村合作醫療資金927900元,截止6月底,全鄉有20745人次獲得農村合作醫療補助,補助金額為4047634.53元,其中門診病人17518人次,發生費用合計1240189.88元,補助金額602093.18元,住院病人3227人次,發生費用合計4725415.93元,補助3445541.35元,其中獲得住院補償額5000—10000元共計93人次,10000元—30000元36人次,30000元以上1人次。
發放救濟暖民心。2012年7月為止發放1597戶4038人農村低保救助款916288.8元;發放121戶149人五保供養金19200元;發放13戶26人城低保救助款39270元;發放137戶215人中央自然災害救助款71元。發放農低保季節性缺糧戶糧食救助1069戶2.7萬斤。
危房改造民安居。2012年7月為止,共有危改對象45戶,截止7月底基本完成驗收工作,已發放第一批危房改造資金26.1萬元。入住率達30%。
現在,社學鄉新引進的項目奧克公司砼攪拌站投資1億元左右,占地47.9畝,將解決200人左右的就業問題。為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獻上了一份厚重的禮物。(陳光昌)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