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黔在線訊 關嶺乃山水富集之地,旅游資源豐富。近年來,關嶺縣始終堅持把旅游業作為發展縣域經濟的主導產業,緊緊圍繞打造黔中地區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這一目標,快速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旅游經濟區建設,努力破解景區規模不大、旅游產品創新不足、投融資渠道單一等瓶頸問題,全力提升旅游產業內涵,打響“關山飛渡·嶺秀黔中”旅游品牌,力爭通過“十二五”期間的努力,實現“旅游資源大縣”向“旅游經濟強縣”的跨越發展。目前全縣旅游業呈現出厚積薄發、蓄勢待飛的喜人態勢。
資源豐富,旅游發展勢頭強勁
關嶺毗鄰黃果樹瀑布,史稱“關索嶺”,是全國唯一采用三國歷史人物名字命名的布依族苗族自治縣,不僅民族風情濃郁,而且自然風光原始秀美,旅游資源得天獨厚。為充分挖掘和利用好資源優勢,改變關嶺“過境游”的旅游現狀,關嶺從加快旅游景區景點建設入手。目前,關嶺已規劃景區面積占全縣總面積的31.74%,擁有A、B、C級景區8處,主要包括中國第一高橋壩陵河大橋、海洋生物化石寶庫的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千古之謎的紅崖天書、“全國水利風景區”"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木城河鄉村旅游區,地球裂縫之稱的花江大峽谷以及關索嶺三國古戰場、盤江橋二戰遺址等。2007年“苗族服飾”、“布依族六月六節日”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7年木城河鄉村旅游區景區被評為“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008年關嶺被評為“一生要去的中國66個文化旅游大縣”。
在開發旅游產品方面,關嶺投資近5000萬云打造開發了斷橋柴火煳辣椒、板貴花椒、新鋪仿古化石工藝品、民族服裝、花江狗肉、關索達耳粑等十多種旅游產品。在每年的黃果樹瀑布節期間,斷橋煳辣椒、板貴花椒成為游客的搶手貨,供不應求。
近年來,關嶺緊緊圍繞建設“旅游大縣”發展戰略,依托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創新工作思路,轉變旅游經濟增長方式,投入資金10億多元,加快景區景點建設。開工建設了壩陵大酒店、萬祿城大酒店等一批星級旅游賓館,對全縣100多家農家樂進行了整體改造。投資3000多萬元建成了關嶺體育館,多次舉行國際、全國、全省籃球、乒乓球、門球等體育比賽。
該縣以一年一度的“四月八苗族風情節”、“六月六布依族風情節”、“黃果樹瀑布節關嶺分會場”等為載體,重點打造以花江大峽谷、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樂安溫泉度假中心為龍頭,木城河鄉村旅游區、北盤江古榕樹群景區為龍身,壩陵河大橋、關索原生態苗族、斷橋布依族文化旅游區為龍尾的旅游業發展新格局,融民族的、民俗的元素于自然山水,塑造了舞活龍頭、擦亮龍身、擺動龍尾的關嶺旅游新形象。全縣旅游業凸顯出強勁的后發勢頭。據統計,2011年,關嶺縣已接待游客89.28萬人次,同比增長26.04%,實現旅游收入9.25億元,同比增長39.28%,全縣旅游業發展駛入“快車道”。
高起點規劃,打造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
2011年以來,該縣抓住關嶺旅游區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的機遇,結合當地資源優勢,確定關嶺旅游發展定位為:全力打造黔中地區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這對關嶺而言,是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但同時也面臨巨大的挑戰。
“黨委、政府主導,群眾參與,堅持精品和名牌戰略,緊緊圍繞旅游扶貧,全力推進產業發展是關嶺旅游業快速增長的關鍵。”該縣文化體育廣播電視旅游局局長丁美健說,縣委、政府高度重視旅游工作,在全縣產業結構調整中,始終把旅游業作為重要產業加以培育和發展,在旅游開發建設中始終堅持規劃先行、保護與開發并重、科學合理利用資源的原則,抓好旅游開發建設。完成《關嶺自治縣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的編制;完成了花江大峽谷景區總體規劃的修編,關索嶺景群、滴水灘——孟獲屯旅游區規劃(木城河鄉村旅游區總體規劃);完成了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的總體規劃和修建性詳規等,以更新的思路、更高的水平勾畫了關嶺旅游業的發展藍圖。
近年來,在政府引導性投入資金的帶動下,社會各界投入旅游業的積極性高漲,全縣多渠道投入旅游發展的資金達4230萬元,其中,地質公園建設投入資金近2300萬元,社會資金投入近1000萬元。不斷完善人才培養和管理機制,選送83名農村貧困生分別到中國旅游干部管理學院和貴州省旅游學校學習,開設了關嶺扶貧助學班,培養了一批旅游人才。
招商引資激活力,快速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旅游經濟區建設
眼下,關嶺搶抓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和國發2號文件、黔黨發(2012)15號文件的戰略機遇,縣委、縣政府決定利用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區位優勢,快速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旅游區建設,把關嶺打造成為“黃果樹國家公園”的部分核心區。深入實施旅游興縣戰略,依托黃果樹旅游品牌優勢和自然生態文化優勢,充分利用黃果樹在旅游產業的帶動、輻射作用,積極快速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旅游區建設,規劃項目初步估算投資在300億元以上。
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將對關嶺旅游發展帶來兩個新的突破:一是項目建設方面,黃果樹國家公園規劃項目初步估算投資在1000億元以上。在關嶺境內投資不低于300億元,通過在關嶺境內建設黃果樹國家公園的“部分核心區”黃金旅游走廊,集中打造高端休閑度假區、主題文化酒店,極限運動旅游區、民族風情旅游區、古鎮休閑旅游區,地質文化體驗區等。二是在融資方面,將改變過去小本經營的傳統觀點,通過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為融資平臺,把項目歸類整理,打包招商、組團招商,以最快的速度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項目落實。
站在新的起點,該縣按照4月23日第七屆貴州省旅游產業發展大會的精神,著力建設生態關嶺。配合打造“黃果樹國家公園”部分核心區”,加快推進花江大峽谷旅游綜合開發項目和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世行項目實施,打響“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品牌,整合大嶺、大橋、大峽、大道、大湖、大謎、大瀑、大樹“八大”美景的旅游資源優勢,打造關嶺特色旅游線路。堅持把生態休閑旅游作為縣域經濟發展的新興支柱產業大力推進。以全力打造千黔中地區最有影響力的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為總目標,以創建國家風景名勝區、國家旅游度假區、和國家地質公園、“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為載體,分批打造花江大峽谷、關嶺化石群國家地質公園、樂安溫泉、關索嶺、壩陵河大橋公園等旅游精品區;打響自然生態、民族風情、避暑勝地、養生天堂四大品牌;構建自然山水、戶外運動、保健養生、民族文化、特色鄉村五個旅游產品體系。通過一系列載體建設,該縣將建成集休閑、娛樂、購物、康體、養生為一體,具有一區一品、設施齊全、服務完善、休閑宜居,頗具地方特色的全國一流、國際知名的重點旅游經濟區。
據介紹,關嶺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旅游區建設起步工作已經展開。為了加快開發進程,該縣采取更加靈活的開發機制,提倡各景區內對項目進行切塊招商,并打破景區區域限制,圍繞旅游產業功能定位先后篩選出100余個旅游、民族文化、服務類項目,赴北京、江蘇、香港等地開展招商引資及項目推介,截止目前,該縣已經與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簽訂意向性投資關嶺旅游區基礎設施項目協議,總投資100億元人民幣,分5年完成。與廣東省東莞市石碣潤豐(國際)蔬菜交易中心簽署了景區延伸開發及特色農產品種植協議,共同出資,興建的“供港澳蔬菜產業園”項目預計3年內投資3000萬元,建標準化蔬菜基地13000多畝,現在3000多畝的蔬菜基地已建成,首季25萬多公斤蔬菜陸續外銷。與貴州欣關霖投資有限公司簽訂了“中國體育休閑基地貴州關嶺自治縣黃果樹汽車露營基地建設項目”合作協議,該項目總投資預計為9億元。
據了解,該項目選點建設在滬昆高速鐵路關嶺站附近的頂云鄉,距離黃果樹10公里,目前已經完成了項目論證,征地工作正在緊鑼密鼓進行,將于近期開工建設。
該縣與德國霍恩洛厄縣、瑞士邁瑞德市及圣喬治山世界自然遺產保護區達成合作發展共識,簽署了包括人員培訓,化石交流巡展、人員互訪、經濟文化交流的友好合作備忘錄,進行旅游推介,提升關嶺旅游知名度。
同時,為推進快速融入黃果樹國家公園旅游區建設,該縣開展了新一輪縣城總體規劃修編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規劃建設該縣縣城連接滬昆高速鐵路關嶺火車站的壩陵城市大道于去年底開工建設。壩陵城市大道投資7.1億元,東起關嶺縣城、西至該縣頂云鄉滬昆高速鐵路關嶺火車站,貫穿該縣關索鎮、頂云鄉,全長9.33公里,寬40米,雙向6車道,總投資7.1億元,項目建設單位為中國太平洋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計劃于2012年12月底建成。
國發2號文件明確把“黃果樹國家公園”作為精品旅游景區建設,為關嶺旅游發展指明了方向,關嶺搶抓機遇,著力打造“黃果樹國家公園”部分核心區,沿著“大旅游”之路,關嶺確定了“以旅游產業化為方向,著力培育第三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大力實施旅游興縣戰略。”的發展思路,提出,要突出自然生態、民族風情、歷史文化特色,完善基礎設施,優化發展環境,培育市場主體,創立知名品牌,發揮綜合輻射和帶動效應,建成全省乃至全國獨具影響的生態旅游集散地,全力打造黔中地區休閑旅游健康度假中心,力爭到2015年全縣累計接待國內外游客585萬人次,旅游收入達到54億元。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