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晚報消息 “我們想找到祖父在貴陽老家的后人,希望能回老家祭拜祖先。”近日,年近六旬的臺灣人蔡彌通過電子郵件聯系本報記者,希望能夠幫助他尋找在貴陽的親人。
蔡彌告訴記者,他的曾祖父蔡遜堂在貴陽市經營綢緞業,店號初為“蔡恒泰”,后更名為“群明社”;祖父蔡岳,號衡武,生于1875年,1925在上海去世;其父名為蔡之任,母名陸玲娣;蔡之任的大姐蔡之璋生約1902至1904年,曾于上世紀五十年代在貴陽市擔任婦聯干部;小妹妹蔡之瑋約生于1910-1912年。
記者查閱《貴陽歷史人物叢書·科技經濟卷》中《愛國工商業者蔡衡武》一文了解到,“群明社”是上個世紀初期貴陽最有實力的商社,蔡衡武不但是實業家,還是教育家,曾參與創辦貴陽的時敏學堂,留日歸國后在爛泥溝創辦桑蠶學堂,并著有教育專著《黔學之礎》,還曾對王若飛等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進行資助,女兒蔡之璋1937年到延安參加革命,加入中國共產黨。
蔡彌說,父親在世的時候很少說起老家的事情,沒有很多有價值的線索,只知道他曾于1983年委托在美國的親友授權小姑媽蔡之瑋處理祖父蔡岳在貴陽市南門外的三間房屋,但具體的地址并不清楚。
希望知情者能與貴陽市臺辦經濟聯絡處聯系,電話:5817015。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