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把“三關工程”作為黨工共建的有效載體和開展“三個建設年”、“四幫四促”活動的有力抓手,以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解決農民工后顧之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豐富內涵、擴展外延,進一步擴大“三關工程”覆蓋面,努力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鳳岡縣多措并舉開展關愛活動助推“三關工程”。
一是以強培訓促就業為重點,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圍繞 “提速發展,搶位爭先”總基調,“轉型跨越,能快則快”總目標和“快字當頭,快中保好,能快則快,又好又快”總要求,唱響“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產業化”三化同步建設主戰略,整合“陽光工程”、“雨露計劃”、“春風行動”、“春暉行動”以及職業教育、勞動就業培訓、創業培訓、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黨校教育培訓等資源,大力開展農民工培訓。鼓勵推進校企合作,實行訂單式培訓。
二是舉辦“春風送崗位”、“就業援助周”、“民營企業招聘周”等系列招聘會,鼓勵和支持農民工就近創業、就業。暢通信息渠道,利用遠教網、互聯網、工會網、就業網等,加強信息搜集和發布,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實現信息共享,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
三是全面了解返鄉農民工人數、分布、專業技能、就業需求等情況,認真貫徹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幫助農民工返鄉創業,培養一批創業帶頭人,以創業帶動就業。
四是進一步規范用人單位用工行為,為農民工創造公平有序的就業環境。推動開展農民工工資集體協商,簽訂工資集體協議。加大對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的督查力度,特別是加大對惡意欠薪企業的工資追討和查處力度。加強對農民工工資發放、社保經費繳納等工作的監督。加大勞動爭議調解和仲裁工作力度,推動已經立案的勞動爭議案件盡快處理。完善農民工維權聯絡員和法律援助聯絡員制度,實現兩地雙向維權。依托困難職工幫扶中心、法律援助中心、農民工維權服務中心,開展農民工維權和困難農民工救助幫扶工作,幫助解決農民工的生產生活困難。
五是加大對涉及農民工群體政治權益、勞動權益、經濟權益等方面法律法規知識的宣傳教育力度,使廣大農民工知法懂法,提高依法維權的意識。對新生代農民工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心理壓力、提高耐挫能力、專家答疑解惑等人文關懷,了解掌握農民工的心理狀況、精神需求及訴求愿望,鼓勵農民工全面發展,增強農民工的歸屬感。
六是加大黨群共建創先爭優工作力度,積極組織農民工加入群團組織,引導優秀農民工向黨組織靠攏,在農民工集中地建立黨組織和群團組織。開展看望慰問外出農民工活動。
七是以強管理助成長為重點,真情關愛留守兒童。落實好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進一步發揮學校教育主導作用。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成立“留守兒童托管中心”、“愛心家園”等,繼續安裝親情電話、設置親情信箱、開通親情視頻,暢通留守兒童情感交流平臺。進一步充實愛心媽媽、代理家長隊伍,開展親情“十個一”活動(即:一張聯系卡,一次交流溝通,一次談心活動,一次學習輔導,一次親情活動,一次家庭訪問,一封親密家書,一門實用技術,一次家長會,一本工作記錄),為留守兒童提供學習輔導、生活照顧、精神撫慰、法制教育等服務。豐富活動載體,舉辦“牽手共建新農村”、“我與留守兒童度佳節”、“大學生志愿者助成長”等系列主題活動,豐富留守兒童精神世界。評選和表彰優秀留守兒童、“愛心媽媽”、“代理家長”。開展留守兒童、困難職工(農民工)子女、計生困難戶子女慰問活動。
八是以優環境、重幫扶為重點,真心關懷空巢老人。以村、組為重點,切實掌握留守老人的情況,做到底數清、情況明。對有勞動能力的空巢老人,幫助他們發展生產。對因年齡太大、患重大疾病以及其他情況喪失勞動能力的失助老人,實行分類幫扶。推行村、社區“居家養老”、“集中養老”模式,切實建立失助老人安全服務、醫療服務、生活服務、溫情服務“四網合一”的失助老人幫扶服務網絡。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失助老人做到應保盡保。采取政府投入和社會資助相結合,免費為失助老人進行健康體檢,對特別困難的失助老人實行醫藥費用減免。在有條件的村、社區建立愛心救助站,對生病失助老人實行愛心救助。繼續支持建設“老年人互助協會”、“養老服務中心”等,動員失助老人參加協會、中心,開展符合農村老年人的健康有益活動,使失助老人之間互幫互助。繼續推行結對掛幫失助老人制度,與失助老人結對子,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引導農民工簽訂贍養協議,督促農民工履行贍養老人義務;動員社會力量,利用傳統節日,對失助老人開展慰問活動,特別是對困難的失助老人實行經濟救助;實施心理援助,促進失助老人心理健康;推行道德評議活動,形成全社會尊老敬老良好風尚。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