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樺
6月4日A股大跌,尤其創業板連續下挫,并未出乎機構預料。
當日,創業板指數報收1022.46點,跌幅2.82%,此前該指數一度攀上1091.25點高位。
“在預期之中。”北京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經理告訴記者。在近乎翻番的狂歡之后,各家機構此前紛紛放話,預警創業板調整風險。
新華基金[微博]就在6月3日指出,“當前市場仍然是優選個股決定收益的階段,但前期漲幅過大的板塊和個股需要回避風險。”
而近期25家基金公司的市場策略中,有13家公司明確指出創業板為代表的成長股或存在收益變窄、回調的風險。
場內的資金走向也在證實這些預期。
5月以來,覆蓋滬深主板藍籌股的幾只主流ETF基金融資買入量明顯增加。截至6月3日,華夏上證50ETF(510050)的最新融資余額為33.34億元,而在5月27日,該數據仍為28.85億元,5月2日,該數據則為16.76億元。
向來被視為資金風向標的華夏上證50ETF在5月最后一周以來份額增長明顯,從5月27日的98.81億份,增至6月4日的101.6億份。
此外,據銀河證券統計,中小板、創業板產業資本減持力度創出新高,5月最終凈減持167.52億元。
成長股調整已成事實,下一個問題是,風格轉換是否就此來臨?
天弘基金認為,一旦創業板指出現調整,意味著市場資金開始關注場內風險,而意欲從“風險資產”抽身。但在其他機構投資者看來,風格轉換關鍵還在于宏觀經濟的支撐與流動性變化。
在博時基金[微博]宏觀策略部總經理魏鳳春[微博]看來,“當前基本面無亮點”,但“最近國務院簡政放權旨在微觀搞活;而發改委推出體制改革工作重點,則意在加強制度供給,這些舉措無一不催生出市場對改革的強預期”,其就此指出,“預期的改變容易衍生出一系列結構性機會。”
而野村中國股票研究部主管劉鳴鏑則更為樂觀,她告訴記者,MSCI CHINA指數從去年7月31日起漲幅已超13.5%,她認為本輪上揚應該還有10%左右空間,估計7月份到頂。其依據在于,目前經濟增長相對平穩,通脹也相對溫和。同時其認為,此后走勢還要觀察海外宏觀經濟的影響。
針對板塊分化,其指出,4月底到現在其實是行業題材和個股題材的表現較好。大盤股及周期性個股,表現不是太好。“我估計三個板塊都會有所表現。”
而在流動性方面,則將影響到成長型小股票的環境。新華基金指出,人民幣中長期仍處“貶值壓力明顯、強制升值需要”的境地。短期看如果人民幣仍繼續快速升值,則小股票炒作環境并未改變。
雖風格轉換眼下仍難言,無論是內地機構還是外資機構,對行業的看法均呈現一定情況的集中。
據劉鳴鏑透露,行業配置方面,野村證券在能源、原油(93.87,0.56,0.60%)、石化、電信服務是低配,券商、汽車、地產、鐵路是較大超配。新華基金也指出,在6月第一周,仍看好房地產、銀行、券商、汽車。這些板塊的基本面比較扎實,股價也無泡沫。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