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約
在收入分配改革的過程中,國有企業如何改是最具爭議的領域之一。頻繁曝光的國企人員高收入和部分腐敗浪費現象,使一些人質疑國企分配機制的不科學已經成為造成收入分配不公的主因之一;更有媒體報道稱8年“難產”的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是受到國企高層的反對。
近日,媒體曝光了吉林煙草公司部分員工的住房公積金賬戶月入賬額,其中高管高達1.8萬元,引起廣泛關注。除了關心1.8萬元的住房公積金月繳額是否涉嫌違規,更多人在質疑這種現象是不是導致收入差距進一步擴大的原因。
據《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我國近年對國有企業的收入分配秩序的規范是卓有成效的。《國有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行為監督管理暫行辦法》、《中央金融企業負責人職務消費管理辦法》,即是兩個突出的范例。這些都成為約束規范國有企業領導人員職務消費的有力支撐。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財經戰略研究院院長高培勇認為,盡管改革獲得一些成效,國有企業的分配仍然面臨諸多難題。比如,國有企業收入分配并沒有真正有效的約束機制,這導致國有企業的工資總額、高管人員收入水平和職務消費等缺乏有效約束;此外,國有資本并未能建立收益分享機制,國有企業向國家上繳利潤的比例,不僅遠遠低于國際上的一般水平,而且上繳的利潤也多在國有企業系統內部封閉運行。
不僅如此,部分行業憑借行政壟斷地位和準入機制,既享受國家政策扶持,又獲取了高額利潤,并通過各種形式轉化為本行業的高工資和高福利。與此同時,由于收入分配領域的相關立法尚未完全到位,一些非法收入,如以企業改制為名將國有資產化公為私、偷稅漏稅、以權謀私、貪污受賄、走私販私等現象,也時有發生。
國企如何改革已經成了收入分配改革如何進行的重要一環。
清華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白重恩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初次分配中,我們的資本分配很有問題,在企業、政府和居民之間,太少分配到居民這一塊。數據顯示,1992年到2008年,初次分配收入總額增長了11.9倍,其中企業部門收入增長了15.7倍,政府部門收入增長了13.4倍,而住戶部門收入僅增長了10.4倍。
在此情況下,白重恩認為政府可以增加對社保的投入來調節收入分配,而這塊投入則應當通過增加國有企業分紅來補充。國有企業特別是壟斷行業的國有企業,所獲得的高額利潤不應完全歸企業支配,而應當上繳國家作為財政收入的一部分,這部分收入可用來作為政府對社保的投入。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鄒士年同樣認為,改革國有企業分配方式是收入分配改革的重點。國有企業除了要按照企業所得稅稅法繳納稅收之外,還應該向國家繳納一定的利潤,因為國有企業的所有權是屬于國家的,政府有權憑借資本所有權分紅,再將上繳的利潤用于改善民生。壓縮國有企業的凈剩余,減少國有企業的可支配收入,有利于減輕國企的高額分配狀況。尤其需要對壟斷行業、壟斷企業的工資收入實行公開制度和聽證制度,規范國有企業經營者年薪制,規范企業內部工資分配關系,其因壟斷形成的高收入必須絕大部分依法上繳。
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陳清泰在接受本報采訪時稱,對國企分配方式的改革不僅有利于國家和民生,同時也有利于國有企業本身。
他認為,要把國有資本的更多功能轉向獲得投資回報,解決體制轉軌中的歷史欠賬,例如社會保障。“現在國有企業的社保基本是空賬戶,而且老齡化人口在迅速增加,未來怎么辦?”陳清泰稱,漸進式改革留下的一大筆國有資本存量是非常寶貴的資源,在體制轉軌中是保住社會穩定的底線,彌補必須由財政支付的歷史欠賬,這是一個重要的來源。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