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制造是龍海市的七大支柱產業之一。這個位于漳州市東部的臨海“百強縣”,密集分布著數十家食品公司,是業內知名的牛肉產品生產基地。但令人驚訝的是,這里出產的牛肉干(片)價格十分便宜,竟和生牛肉批發價差不多。
其實,這些牛肉干都是由豬肉加牛肉香精制成。
記者以經銷商的身份前往福建省龍海市源成食品有限公司(下簡稱“源成食品”)“采購”牛肉干。該公司總經理姚源成告訴記者,最便宜的牛肉干(片)22.5元/斤,最貴的30元/斤,“目前我們這一帶銷往全國的產品,價格為23.5元/斤的銷得最好,銷售量最大”。
記者了解到,這個價位和生牛肉的批發價接近。以商務部公布的2013年6月3日全國各地牛肉價格行情來看,牛肉批發價為22元-28元/斤。
如此便宜的牛肉干是怎么做出來的?
“用豬肉代替牛肉,把豬肉做出牛肉味。”姚源成告訴記者,“現在在市場上,福建這邊的牛肉干已經沒有什么優勢,基本都是假的,我們這邊的純牛肉一斤就要30元錢,兩斤肉才能做成一斤肉干,(真)牛肉干光成本就要60多元。”
而新華網公布的當天豬肉價格行情顯示,全國各地的豬肉批發價為9-11元/斤。按兩斤肉做一斤肉干計算,源成食品的“牛肉干”價格為22.5元/斤似乎也沒有多大的利潤空間。
“我們龍海生產的肉干都是半干的,兩斤肉出一斤肉干,所以低于60元/斤的牛肉干,肯定是假的。如果是全干的(風干牛肉),就更貴了。市場上160元/斤以上才算純牛肉干,低于100元,基本上都是用豬肉做的。”姚源成介紹,“市場上最低價的產品,100斤肉加糖加淀粉后甚至能做出60斤左右的肉干。總之價格越低,加糖、加淀粉越多。”
而就是這種用豬肉加工出來的肉干產品,源成食品在部分產品外包裝標示“牛肉干(片)”字樣。
姚源成展示給記者的沙嗲味、五香味、麻辣味等多款“源成牛肉片”產品顯示,其配料為“精選牛肉”、白砂糖、食用鹽等,外包裝上還畫著一頭黃牛——實際上根本沒有牛肉。
用豬肉冒充牛肉加工牛肉干(片),源成食品并不是個例。記者走訪龍海市多家食品公司發現,類似的手法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
如金佳源食品有限公司生產的系列姚福記“牛之味”牛肉干,配料表中同樣標稱“鮮牛肉”,但實際也是豬肉制成。
規避風險只標注肉干
同樣是用豬肉加工成“牛肉干”,有些食品企業在做法上則“謹慎”得多。
香港旺家福食品(國際)有限公司(下簡稱“旺家福”)總經理姚美聰告訴記者,他們這里很少做真牛肉干,做的主要是“牛肉味”的肉干。“我們的產品基本都是豬肉做的,牛肉太貴。”
他給記者展示的“旺家福五香肉干”外包裝顯示,其配料為“精選赤肉”、白砂糖、味精、五香粉等。
之所以不標注牛肉干,“主要是風險太大。”姚美聰告訴記者,“盡管一般人吃不出來,但消費者中也有行家,一吃就能嘗出不是牛肉。所以我們既不標注是牛肉干,也不標注是豬肉干,只標注是肉干。配料表中我們也不標牛肉還是豬肉,只標明是赤肉、鮮肉。”
“真出了事,也就是標識不清,大不了罰款,不會吊銷生產許可證。”姚美聰狡黠地笑笑。
記者網絡查詢發現,在經銷商手里,旺家福肉干的確搖身變成了牛肉干。如在阿里巴巴[0.00%]等網站,品名為“旺家福手撕牛肉干”的一款10公斤裝產品,最高價格為611元。
有趣的是,在阿里巴巴食品農業板塊的“常州市凌家塘平余炒貨批發部”,這家網店大肆宣稱其“旺家福五香味手撕牛肉干”均采用“精選牛后腿”,經“獨家秘法、純手工精制”,“保持了牛肉所特有的韌性”……但在其產品詳細信息中卻又透露,產品類別為“豬肉類”,種類為“豬肉條”。
像“旺家福”這樣打擦邊球規避風險,同樣是業界公開的秘密。記者走訪當地多家食品企業發現,標識不清的牛肉味“肉干”幾乎是各企業的必備產品。如龍海市角美鎮豐田肉制品加工廠生產的“周水秋”牌臺式五香味肉干,不標明是豬肉還是牛肉制成,配料表中只籠統地標示“精肉”。
牛肉干的“秘制”過程
明明是豬肉,卻做出了牛肉味,期間經過了怎樣的秘制,使用了哪些秘方?
記者注意到,在大部分牛肉味肉干產品外包裝的“食品添加劑”一欄,對此均語焉不詳。
不過,源成食品對此有較為明確的標注。在其“源成五香味牛肉片”產品外包裝上,食品添加劑一欄,赫然寫著“牛肉精膏”字樣。而在源成食品生產車間內,記者也的確發現了多個盒裝牛肉膏。
“牛肉味就是加牛肉香精做出來的。”姚源成對記者坦言,“我們這里所有廠子的工藝都差不多。”
“牛肉味主要就是靠牛肉香精調出來的。”上海一家食品配料公司駐龍海市的業務經理王林(化名)告訴記者,龍海市的肉制品加工廠大都是他的客戶,而向各個廠家供應牛肉香精是他的主要業務之一。
經過對多個廠家的調查,記者發現,從豬肉到成品牛肉味肉干的工藝流程大致為:進肉(豬肉)—分揀(肥肉和瘦肉分開,使用瘦肉)煮肉—切割(塊、片、丁)或手撕成條—炒制—烘焙—包裝。
其中最為重要的是炒制環節,正是在這一環節,加入牛肉精膏。
記者注意到,多盒牛肉膏外包裝上標注的用量為0.1%-0.3%。這些廠家的實際用量是多少呢?王林告訴記者,每100斤豬肉加二兩香精,“香精加多了也不好。”
在旺家福生產車間內,記者現場目睹了炒制的全過程。在炒制前,先是配料。一名女工向一個白色塑料桶內加了兩瓷缸醬油,兩瓷缸牛肉香精和牛肉膏混合成的褐色液體,再直接用手攪拌后,又加入了一大塊乳白色牛油。
女工告訴記者,通常會在“70斤肉里加兩斤牛油”。然后,這些配料和切割好的豬肉一起送入炒制機炒制。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配料中還會加一些食用鹽、防腐劑、著色劑(紅曲紅)等,以得到更好的顏色和口感。
“豬肉+醬油+牛肉精膏+牛油”,牛肉味肉干就這樣出爐了。
OEM代加工貓膩兒
龍海用豬肉加工出的“牛肉干”、牛肉味肉干銷往哪里?
多個廠家的老板告訴記者,全國各地的客戶都有,而且銷量很好。“現在全國都知道牛肉干是用豬肉做出來的,那么為什么銷量還這么好呢?因為純牛肉做出來的很難嚼碎,太硬。”源成食品總經理姚源成說。
據姚介紹,他們這里的“牛肉干”,通常主要的銷售渠道有三條:大型商場超市、市場流通、網站。他們主要做后兩種渠道。因為“商場超市的質量要求高,如果產品變質的話,罰款會非常高。”
所謂的市場流通,姚源成表示,實際上就是走批發渠道賣到農村去,給小孩吃。“二十幾塊錢一斤的這種牛肉干水分高,粉量高,含糖量高,口味就會差一點,這種產品如果賣到城市肯定銷量不好,主要賣到農村,比較便宜。農村生活水平比較低,大人舍不得吃,都是賣給小孩,甜一點,小孩會更喜歡。”
姚源成還透露,他們的產品不少都銷往內蒙古,“內蒙古是產牛的地方,但他們都是買我們這邊的‘假產品’,吃不出來(味道的差別)。青海、西藏的牛肉干也是我們這里過去的,到那邊后他們就改成牦牛肉了。”
記者也注意到,在走訪的多個廠家樣品中,都附有“本公司可提供OEM代加工”字樣的銘牌。如龍海市金源發食品有限公司,其在銘牌上羅列的產品包括肉干、肉粒、肉條、牛肉干、肉松。
業內人士指出,“所謂的貼牌加工,其實是為假冒牛肉干提供了制作的溫床。”
旺家福也為客戶提供貼牌加工服務,“我們不標牛肉干,至于客戶買回去是不是標稱牛肉干,就跟我沒關系了。”旺家福總經理姚美聰說。
“我手上的經銷商每年進貨百余萬以上很正常,上千萬的也有好幾個。”姚源成告訴記者,“一些人在我們這里拿貨,我們給的價格二十八九元,他們帶到一些會展上,價格就變成150元了。”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上述公司均有系列“誠信”榮譽在手。如源成食品為漳州市“加工食品質量誠信示范企業”,福建省質量協會“講誠信,重質量,福建省質量協會團體會員”;“旺家福”為龍海市“誠信促進會會員單位”。
9月7日15時30分,記者來到龍海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法制監督科,許順生科長稱以前從未接到過類似投訴。但對記者的質疑,許認為:“包裝配料一定要寫清楚,牛肉就是牛肉,豬肉就是豬肉,‘鮮肉’太含糊了,如果反映的情況屬實,我們會到企業全面檢查,按照《食品安全法》嚴肅處理。”并稱局領導同意后馬上前去查處。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