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華為的產品也許不是最好的,但那又怎么樣呢?什么是核心競爭力?選擇我而沒有選擇你就是核心競爭力。”就中國的制造業而言,華為所專注的通訊產業技術含量更高,競爭更激烈,但華為人能夠從零起步,一路開疆擴土,或許在一系列偶然與必然的因子中,整個企業所崇尚的這種“狼性”是成功的關鍵。
這種“狼性”,我在早年的“汽車狂人”李書福身上看到過,在近些年比亞迪的瘋狂市場掘進中觀察過,去年也在上汽榮威“丈量邊關,致敬英雄”的品牌活動中體驗過。“狼性”固然有破壞游戲規則,讓競爭對手倍感壓力的一面,但這種“破壞”的背后是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只要消費者能得到更多實惠,且因為實惠而不斷增加認同,從而讓企業獲得加速成長,這種“狼性”就是值得推薦和鼓勵的。
中國汽車又一次走在十字路口。在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折中,無論是新能源的加速推進,還是自主品牌的快速崛起,抑或整個產業鏈的優化升級,都需要更多“狼性”精神的導入。擁有上百年歷史的汽車業有太多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也固化了太多所謂的經驗條陳。今天的中國汽車人要想在全球汽車業中找到自己的路標,必須以“狼性”的精神打破跨國汽車公司所確立的游戲規則,必須在觀念上推陳出新,尋找真正屬于我們自己的“中國夢”。
“以品牌傳播為導向,以客戶管理為核心”,以此重新構架我們的管理體系,而不是照搬跨國公司的職能管理模式。外資品牌的傳播模式是不值得我們照搬的,因為它有上百年的沉淀,它只需要強調“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就可以了。它不需重塑,只是一味灌輸。按照外資品牌的傳播模式,講歷史、講實力,我們會誤入歧途。自主汽車要把品牌的根扎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上,講價值認同,講理想認同,講擔當,講責任。
2012年,汽車業最值得推崇的品牌活動無可置疑是上汽榮威的“丈量邊關,致敬英雄”。從滇越邊境老山主峰到帕米爾高原“西陲第一哨”紅其拉普,從滿洲里“紅色國門”的七卡哨所到廣西與越南交界處的友誼關,每一次超過1.5萬人報名的“丈量團”挖掘出了一段段感人至深、催人警醒的英雄故事。這些故事被無限放大,匯集成了汽車品牌推廣2012年的“正能量”,上汽榮威也由此收獲了更多贊譽。
以“狼性”精神敢于去否定跨國車企的既定模式,還包括技術賣點、營銷模式的“敢為天下先”。2012年,以吉利6AT變速器、比亞迪TID動力系統、上汽iVoka語音云駕駛為亮點的自主核心技術產品紛紛亮劍。帝豪EC7月銷1.7萬輛,榮威350、比亞迪速銳月銷過萬輛,長安逸動月銷破8000輛……在競爭更為慘烈的2012年汽車市場上,一批自主車型在與合資車型的正面交鋒中脫穎而出。
兩年前在成都舉行的吉利經銷商大會上,吉利副總裁、銷售公司總經理劉金良向全國的經銷商發出號召,吉利的營銷體系要從“價格導向”向“顧客價值導向”全面轉型。從布局“手拉手汽車服務連鎖”到“吉利熊貓淘寶旗艦店”,從構建百萬輛銷售體系到“縱隊變橫隊”的管理框架調整,吉利的營銷團隊完成了“狼群”再造。
2012年,上汽正式推出了“尊榮體驗宅捷修”售后服務,首開業內“上門式”服務體驗的先河。車主不用在酷暑天氣或凜冽的寒風中驅車趕往4S店,也不用被突如其來的汽車故障弄得焦頭爛額,在家即可坐擁貼心服務。把這個思路放大,投資巨大的4S模式必將在未來壽終正寢,打破跨國汽車公司強加給我們的銷售模式,中國汽車才有裂變的機會。
從汽車業跳出去,無論是海爾還是華為,到海外去開疆擴土都是企業發展歷程中重要的轉折點。在通用經歷破產保護,豐田全球大面積召回和大眾DSG風波之后,全球汽車業不再有神話。依然蔓延的“歐債危機”所帶來的全球經濟不景氣正在培植一個龐大的低端汽車消費市場。依靠低成本和不斷提升的品質保證,自主汽車到海外去是歷史給予中國汽車的機會。2012年,奇瑞海外銷售接近19萬輛,吉利突破10萬輛,中國汽車整體出口過百萬輛,這僅僅只是開始。任正非愛說的一句話是:“東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北方有南方。”自主汽車要善于在矛盾和平衡中尋找前進的機會。
從2013年開始,自主汽車將迎來發展的歷史機遇期。經過多年的醞釀,公車采購自主品牌將駛上快車道。上海、廣州的政府領導已經率先坐上了榮威950和廣汽傳祺。從中央到地方,黨政領導帶頭乘坐自主品牌將成為改變汽車消費格局的導火索。
車企“打鐵還需自身硬”,輿論也要善待自主品牌。中國汽車市場外資品牌一支獨大的局面延續多年,“羅馬”不是一天可以攻克的。從最近圍繞大眾DSG的媒體口水戰中可以看出,不少媒體人懷揣的是一顆“跨國品牌的心”。
春天的到來是不可阻擋的,自主汽車的春天已經不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