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時節,記者走進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只見一幢幢廠房拔地而起,耳邊機械交響,眼前焊花閃爍,精神為之振奮。
“一年完成規劃、啟動建設,五年完成框架、展示形象。”五年前,開發區繪就了這樣一幅宏偉藍圖。五年后,美好的前景展現在我們眼前,一個集高端裝備制造、電子元件、生物制藥、紡織輕工和特色食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基地日漸豐滿。
全面規劃 高屋建瓴
特色是一個開發區的生命力所在。圍繞產業集聚和轉型,貴州洛貫經濟開發區高起點規劃,現在正式確立了生物制藥和食品加工產業園、竹木深加工產業園、電子服裝產業園、新型建材產業園、汽車裝備制造產業園、物流園、萬家侗寨民族文化旅游產業園的“一區七園”模式,總規劃面積達52.68平方公里,規劃人口36萬人,產業定位相當明確。
2008年開發區被國家發改委列入國家“十二五”時期西部地區承接東部沿海產業轉移的重要聚集區,2011年7月8日被省經信委評為省級工業園區(二類培育區),2011年7月23日被省政府批準為省級經濟開發區。
這標志著全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制造業基地的戰役打響,一個專業化的產業集群將在這里誕生。
設施完善 魅力頻閃
“舉全縣之力,規劃建設工業區”。縣委、縣政府擲地有聲,園區統一政策、統一規劃、分別建設、合力推進。五年來,一場平臺建設攻堅戰進行得如火如荼。
面對這些土地指標、融資任務艱巨等建設中的“攔路虎”, 開發區管委會優化土地利用結構和布局,積極包裝和申報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向上爭取要指標,全力破解“土地從哪里來的問題”。同時,加大與金融機構對接,包裝大項目,積極爭取上級重大項目建設資金,全力破解“資金從哪里來的問題”。
在各方努力下,平臺建設熱浪一陣高過一陣。“三中三橫”、物流大道城市主干線7條,其中橫一線全長3.1公里;縱一線、環1線、支2線,讓人眼前一亮,過去的鄉間小道,已被這一條條寬敞整潔的標志性大道所取代。
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開發區注重完善功能配套,推動新區城市化進程,使其從功能單一的工業功能區向功能多樣化、綜合性的城市新城轉變,一個活力四射的新城呼之欲出!
產業招商 穩步推進
從邊遠地區變成前沿陣地,開發區該怎樣發展,如何發揮“橋頭堡”作用?廈蓉高速公路和貴廣高速鐵路動工修建后,就此在開發區迅速掀起了新機遇下產業發展大討論。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