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從江縣搶抓國家支持農村能源建設的機遇,圍繞產業規劃,以發展沼氣為紐帶,大力實施“豬——沼——果”、“豬——沼——菜”、“豬——沼——糧”等生態農業模式,積極幫助農民、養殖場主建立沼氣池。截至目前,該縣累計投入4654.37萬元,建成沼氣池20621口(其中養殖場大中小型沼氣池16 口),2萬余農村家庭結束了“煙熏火燎”的日子,用上了清潔能源。
據了解,沼氣是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既可替代秸稈、薪柴等傳統生物質能源,也可替代煤炭等商品能源,而且能源效率明顯高于秸稈、薪柴、煤炭等。沼氣投入使用后,能產生良好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據測算,一口沼氣池,年平均產氣1000 m³,年可節省標準煤約1.5噸,省電200度,減少CO2排放量約2.7噸,減少SO2排放量約0.015噸。
今年9月,剛剛建成玻璃鋼沼氣池的慶云鄉培巖村石光榮高興地說:“現在有玻璃缸沼氣池太好了,這個種沼氣池構造簡單,施工方便,減少了我們很多勞動力,同時這種沼氣池產氣率高,便于管理,感謝黨和政府的關心”。
農村沼氣池的普及利用,也加快了椪柑等林果業和香豬等畜牧業的快速健康發展。目前,全縣椪柑果樹面積達5.2萬畝,預計今年產量達2.6萬噸。畜禽養殖大戶總數達362個場(戶),年生豬出欄39.68萬頭(其中香豬出欄30.18萬頭),牛出欄2.1萬頭,羊出欄1.6萬頭,家禽出欄140.5萬羽;年生豬存欄23.04萬頭(其中香豬存欄14.48萬頭),牛存欄9.8萬頭,羊存欄2.85萬只,家禽存欄77.95萬羽。(吳德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