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知識創新、傳播和應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創新精神和創新人才的搖籃。西安思源學院歷年高度重視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并把它作為建設活力校園、文化校園和科技校園的重要舉措,為學生的自立創新打下堅實的基礎。
早在2002年12月,思源就成為全國高校第一家“創新能力培訓實驗單位”;2003年12月,思源又成為“全國高校創新能力實驗基地”。2007年9月,思源編著的《大學生創新教育》一書被評為“2007年陜西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2007年10月,由周延波董事長主持的“大學生創新教育實踐研究”獲得“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思源還編著有創新培訓教材《創新思維能力》,并指定為指導全校學生接受創新能力訓練的必修課。 2012年,西安思源學院有13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獲得陜西省教育廳立項,2013年,又有19項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獲得陜西省教育廳立項,至此,西安思源學院獲得立項的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已達32項 鑒于以上突出業績,2012年4月,陜西省教育廳推薦西安思源學院申報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高校! 沂跈鄬@辛“思源創造” 西安思源學院創新文化節創建于2004年,現已連續舉辦了十屆,是陜西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大學生創新大賽。從2004年的第一屆收到88件作品起步,到今年的第十屆共收到作品6000余件,創新文化節已成為推進校園創新能力及成果展示的一項影響深遠的品牌活動,一大批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學生脫穎而出,成長為社會所需的優秀人才。 在學校創新文化節的推動下,大批創新科技成果不斷涌現,專利的申請量和授權量逐年提高。僅2011年,西安思源學院就申請專利50項,2012年獲得國家授權專利15項,其中12名學生獨自或參與設計了其中的13項專利。截至目前,西安思源學院共擁有國家授權專利28項,其中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25項,國家專利授權數在陜西民辦高校中名列前茅,受到中國創造協會、陜西省教育廳、陜西省科技廳、陜西省科協的高度評價。 創新教育促創業人才“化繭為蝶”
西安思源學院把創新教育有效納入專業教育和文化素質教育教學計劃和學分體系,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為學生樹立了創立事業、成就事業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了學生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和善于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涌現了一大批創新創業人才。 思源學院2009級計算機網絡專業學生郭智鵬在大學期間就開始網絡小說創作,其網絡小說《般若》廣受讀者好評,目前已經成為國內一流原創文學網站“縱橫中文網”簽約作家。2008級漢語言文學專業楊碧瑤同學組織創立的Asguard動漫工作室目前已經在動漫界頗有名氣。04級校友新聞學與大眾傳播專業王苗霞在北京成立了電影工作室,參與導演了真實紀錄《白鹿原》拍攝過程的記錄片《將令》等多部紀錄片。 軒轅建偉是西安思源學院6萬多畢業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學生。他2000年就讀于西安思源學院計算機信息管理專業,現在擔任聚幫客總公司西安天曙聚幫會務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在學校的創新教育學習激發了他的創業熱情。在經過艱苦磨練后,2006年注冊成立了陜西天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并擔任公司法人總經理。截至2011年,公司先后成功為西安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近600所大學及高中提供策劃服務超過千場次,并在全國各地建立了28家分支機構,客戶會員人數超過100萬名,成為跨地區、跨行業、跨國界的的一位卓有成就的企業家。他說:“創新給我帶來的不僅是眼界,更是奮斗的勇氣和力量。只有創新,才有未來,只有創新,才能站得更高,走得更遠。”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