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大戰從“嘴仗”升級成官司了,由于高德在多個場合抹黑、污蔑百度地圖及百度搜索,百度選擇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隨后高德卻利用這一事件利用媒體大做文章。面對高德的咄咄逼人,百度方面表示“不做評價”。在筆者看來,高德從傳統企業向互聯網企業轉型之路本就無比艱難,更在關鍵時刻遭到了百度地圖的顛覆,失去了市場龍頭老大的優勢地位,就更需要以互聯網精神低調快走,在技術和投入方面不斷投入,而不是陷入口水仗勝利的自我安慰當中。
作為一個互聯網老人,筆者有很多話要和高德這個互聯網的新伙伴說一說:不斷掀起口水罵戰,毫無疑問是高德對自身實力的極度不自信,也是對未來競爭格局的勝負毫無把握。面對百度這樣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如何能夠從競爭到相持再到勝利,高德完全不得要領,而那一邊的注資“投名狀”又不得不納,也就只能心虛的出此下策了吧。
磨練技術和持續投入才是發展之本
百度是毫無爭議的互聯網三巨頭,且對地圖領域志在必得。高德多年來積累了不少的技術、用戶優勢和經驗,然而在百度地圖等產品的發力下份額不斷被侵蝕。2011年,地圖產品份額排序為谷歌、高德、百度,而到了2013年,百度一舉超越了高德和谷歌,一舉實現逆襲。高德在失去了首家導航的有利輿論地位后,是否有考慮過,是什么原因使百度地圖實現了如此快速的超越呢?
從百度發布以來,版本更迭十分穩健,功能增減亦十分有序,這不但體現出操盤者極強的節奏感和對整個行業的把握,同樣也意味著長期的、持之以恒的、不以盈利壓力為轉移的投入。眾所周知,地圖行業是一個對投資要求極高的行業,人員、設備、組織架構等等因素缺一不可,絕對是“重產品”。高德雖然在導航領域曾位居第一,但面對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快速顛覆、用戶使用場景和需求的快速變遷,明顯的力有不逮,難以持續保持如此高昂的投入,這也是成從武選擇投靠阿里的重要理由。
技術源自于技術人員的經驗傳承、源自于對發展理念的不斷延續、源自于對影響行業和用戶能力的超強自信。這種對技術的癡迷我們從百度LBS能夠感受得到,從高德能感受得到么?各種宣講會、開放平臺、馬拉松論壇已經組成了百度LBS對接全中國技術達人的高效管道,而同一時間的高德則把精力放在尋找投資、制造話題等等事情中,那么孰高孰低不言自明。
互聯網心態比互聯網企業的名號更重要
毫無疑問的是,被阿里注資的高德一只腳邁進了互聯網圈子,也十分希望能夠全身心跳進這片汪洋大海,而高德作為一家全新的互聯網公司還缺少互聯網公司面對產品和市場的經驗。互聯網公司大多以用戶、產品和市場為目的,從行動上,企業需要圍繞這個大的目標設置組織機構、理順產品體系、調整市場策略,高度重視時間窗口、市場機遇和消費者關注點的變化,利用互聯網提供的便捷加快運轉和溝通的速度。可以說,真正擁有“互聯網企業的心態”是一切之先,要讓整個企業的基因因互聯網而發生逆轉,必須“雖九死其猶未悔”。那么在真正的具備互聯網企業的心態和意愿之前,任何大佬的口頭“加持”都只是旁枝末節,不會對企業的運行起到多少推動。
導航市場長期以來發展并不快速,高德正是由于同傳統的導航廠商相比,不是那么傳統,具備更多的互聯網氣質,能夠順應時代的需要快速轉向互聯網乃至移動互聯網,才獲得了更多的機遇(其中自然包括阿里和周鴻祎的青睞)。那么既然因互聯網而獲益,又為何對成為互聯網企業充滿了矛盾心理、從CEO到產品、公關甚至外腦全然沒有做好準備呢?既然打定主意要趟互聯網這潭紅海,又何必對利潤豐厚的舊世界戀戀不舍呢?想要做壯士斷腕的英雄人物,又放不下碗里的紅燒肉,此次的“精分”式應對也就不難想象。
以產品和技術而不是“名號”為核心
高德導航確實是一款很棒的產品,但基于導航業對汽車產業的依賴,用戶定位為“車主”群體,和“有車的互聯網一族”雖然有極高的重合度,但下沉到具體的功能開發,就有可能產生偏向。
高德在攻防戰后,似乎有理由委屈。偌大的企業、如此眾多的相關人員、繁冗的財務流程、各決策者之間溝通也要損耗時間、信息共享和互通也不是幾分鐘能搞定的事情。然而這些說法在“企業中心”的認知中是可以理解的。在一個變化緩慢甚至基本不變的市場中(或壟斷市場),傳統企業以企業為核心,評估產品或市場行為的成本、設置相應的組織機構、協調各單位,經過較為長期的推進為產品設置時間節點,最后制定市場推廣策略。簡而言之,這種內向式的企業心理會從自我出發,想好“我能做什么”,再去想“用戶是否需要“,最后判定“我要做什么”。
互聯網企業恰恰相反,他們必須要跟隨用戶和市場的變化去考慮“用戶需要什么”,然后在極短暫的時間內確定“我要做什么”,最后快速調用優勢資源解決“我做不到做什么”的問題,從而以市場和用戶倒逼的方式為用戶在最短的時間內提供產品,搶占用戶,其效率要遠遠高于傳統企業的風格。
這也是為什么高德多年打磨的導航產品只能夠在品牌、用戶認知方面壓制百度導航,在準確度、效率、便捷性、服務等方面無法形成絕對優勢的原因。
面對的是百度地圖這樣的對手:市場份額領先、投資穩定持續、用戶體驗優秀、對遠景的把握穩定而持續。未來的格局筆者不敢斷言,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樣戰役絕不會被“打嘴仗”決定了勝負,一切還要憑真本事。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