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夜,一場雷電冰雹災害席卷了錦屏縣15個鄉鎮,據初步統計,災害共造成全縣73729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2840公頃;嚴重損壞房屋24049間;直接經濟損失12755.3萬元。面對災害,錦屏縣各級黨員干部把群眾的安危放在首要位置,及時應對險情并開展救援,實現了災難面前零傷亡。
在該縣河口鄉,就上演了火線救援的這樣一幕。
突如其來,寧靜之夜遭天災
“明天就是春分了,得和老伴商量一下今年往地里種點啥?”3月19日晚上8時許,只身一人在家的河口鄉黨中村姜繼仁老人在電視機前思量著一年的新打算。
正盤算著,屋外突然電閃雷鳴,伴隨而來的是一陣陣狂風冰雹。驟風中,姜繼仁家的三層木屋開始搖晃起來。看著在狂風暴雨中搖搖欲墜的房屋,已經74歲的姜繼仁想外出躲避卻已經來不及了。只聽“轟”的一聲巨響,姜繼仁家的木屋瞬間垮塌,老人被埋在了廢墟之下,身陷一片黑暗當中。
“不好!老姜家的房子垮了!”姜繼仁的鄰居聽到響聲后,探頭一看,旁邊矗立的三層木樓已是一片狼藉。第一時間,他想到了鄉政府,便立馬掏出手機按下了電話號碼。
“嘟……”
“你好,這里是河口鄉人民政府,請問有什么事?”僅一聲,電話便接通了。接聽電話的是正在鄉政府值班備勤的工作人員。
風雨無阻,黑暗之中現曙光
人民生命大于天!接到險情報告,河口鄉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絲毫沒有遲疑,迅速組織鄉領導班子成員、干部職工和集鎮群眾頂著狂風暴雨,帶上鐵楸、撬棍、油鋸等搶險救援工具摸黑趕到了姜繼仁房屋所在的位置,冒著房屋再次垮塌移位的危險,有序展開了救援。
“姜大伯!姜大伯!……”
由于受雷電和冰雹影響,河口鄉已經停電,救援現場一片漆黑。為確定老人所處的方位,救援人員借助手電筒微弱的光亮,迎著仍在肆虐的狂風驟雨整齊地呼喊著受困老人,以確定老人所處方位。
這一聲聲呼喊,對于被困在廢墟下面的姜繼仁老人來說,猶如暗夜里的一道曙光,讓他看到了希望。聽到救援人員的聲音,姜繼仁掙扎著想挪動身子,可是壓在他身上雜物卻有如萬鈞之重,讓他動彈不得。
“救命啊!我在這里!”黑暗里,姜繼仁張開嗓子發出了求救聲。老人的呼救在風雨中顯得有些微弱,但是他的回應卻被全神貫注的搜救人員牢牢抓住。循著姜繼仁的呼救聲,救援人員很快便確定了老人被困的具體位置,并找來支撐木樁撐住老人所處方位的雜物,以防造成老人二次受傷。
穩定好老人周邊的房屋殘骸后,救援人員開始用手將困住老人的小件雜物一件件搬到安全處,小心翼翼地用油鋸把搬不動的木梁鋸斷加快救援進度……“大家抓緊時間,多爭取一分鐘就能給老人多一份安全!”黑暗中,始終站在救援第一線的河口鄉黨委書記羅永林急切地對施救人員說到。
經過救援人員全力施救,約半小時時間,姜繼仁老人就被從廢墟中抬了出來,并第一時間送往鄉衛生院進行檢查,經過初步處理,鄉里面又立馬安排車輛將姜繼仁送至縣醫院進行救治。經檢查,姜繼仁老人眼角受外傷,胸部遭外力擠壓,目前已無大礙。
春風暖人,災難過后感關懷
“等我出院了,一定要好好感謝大家!”3月20日,躺在病床上的姜繼仁回憶起頭一天晚上的冰雹災害,仍是心有余悸,但是對于黨委政府給予的及時救援,老人內心很是溫暖。
住在醫院的姜繼仁老人不知道的是,對他的火速救援行動,只是災害發生當夜,錦屏縣迅速開展抗災工作的一個片段。
當天晚上,錦屏縣全縣上下迅速聯動,縣四大班子領導連夜趕往重災區視察災情,慰問群眾,指導救災;全縣15個鄉鎮及時組織人員進村入戶,一方面排除險情,應對緊急情況,另一方面核實災情,對受災群眾進行安撫慰問。
3月20日,走進錦屏縣災情最為嚴重的偶里鄉,當地居民正忙著搬運瓦片、給屋頂加鋪塑料薄膜等,有序地進行著生產自救,呈現出一片繁忙災后重建景象。
得益于對冰雹災害的快速反應和救援,此次災害中,錦屏縣沒有出現一例人員傷亡,據悉錦屏縣財政已緊急劃撥救災資金100萬元,縣民政局于2013年3月20日采購36萬平方米的塑料薄膜,用于緊急救災,解決受災群眾的困難,目前物資已全部發放到位。災后,全縣受災群眾均已投入到生產自救當中,來自各級的救災物資也已陸續抵達并送到災民手中。
“及時!溫暖!”提起這場突如其來的天災,受災群眾無不對黨委政府的風雨馳援豎起了大拇指,同時也對災后的恢復重建充滿了信心。(歐陽濱、陶真真、范述泮)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