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起,錦屏縣新化鄉新化所村的村民們,為了6月上旬的第一批青椒上市,忙得不亦樂乎。
“青椒當茶摘,摘了一批又一批,一批更比一批多,沒時間好好地休息一下。”
“真有這么忙嗎,那摘不快時怎么辦?”筆者問。
“忙,在新化所村可不是一家兩家,新化所村人均3畝田,80%農戶搞大棚育苗栽青椒,全家人整天在田里忙,人手不夠呢,連老人和小孩都行動了!都是外地老客戶把口袋分給村民,青椒裝袋后就賣了,為了方便客戶,村里正準備建設一個蔬菜交易場所。”村里文書呂生元說。
據了解,為了運輸方便,該村把機耕道修成了寬闊的水泥路,引來了大量采購青椒的外地老客戶,村民李可家告訴筆者,去年1畝青椒賺了1.8萬元,今年他種了2畝青椒。他說,種出的青椒不愁賣,有蔬菜專業合作社聯系老客戶,客商都是用大車拉青椒,種得少,不夠一車,人家還不愿來。為此,大伙需要聚到一起,大面積種植,摘青椒一起賣。
據悉,在這里,村民都在比著看誰的青椒種得好,大家都向種得好的農戶請教。有的種青椒戶帶著新戶種青椒。青椒苗成了搖錢樹,青椒成了金條。去年種青椒戶人均收入5余萬元。全村1064戶村民,有670戶加入了蔬菜合作社。青椒下樹后就種白菜、四季豆……一年四季都有蔬菜賣,一畝田種青椒收入是種稻谷的3至5倍,新化所農民靠特色種植富起來了。(李必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