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練腰鼓,晚上廣場舞;下廚用電氣,出行是高速;種著訂單田,住上小康房。”這首當地的順口溜說的是錦屏縣新化鄉近年來發生的巨大變化。
一個空氣清新的早晨,筆者來到亮江河畔新化所村新開發建設的新區里。該去村民沈平貴帶著筆者走進他家,整座樓房寬敞和諧,充滿著一股現代氣息,山里人的全新生活撲進我的眼簾:自來水管接到了房屋頂的水箱里,太陽能熱水器、電磁灶、液化氣、寬帶網都已用上。沈平貴掩飾不住喜悅地說:“因為我家住房寬敞又是住在集市最熱鬧的地段上,光是買早餐每天收入就有幾百元。從來都不敢想的生活,今天實現了。”
走進沈支海寬敞的院落,前院住房整齊,漂亮,后院新建的豬圈、廁所也規劃有序。據了解,在新農村建設中,新化鄉積極整合資源,近年來,已經新建標準戶673戶,占全鄉農戶數的32%。2011年,危房改造261戶。
沈支海是新化所村種菜大戶,今年種植的3為畝蔬菜收入達5萬元,成為帶動該村發展種植業的樣板。他說:“以前單靠種稻谷也就能維持基本生存,自從我嘗試種植蔬菜以來,收入年年增長,還帶動起周圍鄉親發展蔬菜生產,靠的就是政府不斷調整思路,大力發展特色支柱產業,為農民增加收入的好政策”。
近年來,新化所村成立了舞獅隊、水龍隊、腰鼓隊,極大地豐富了地方文化生活。去年國家投入100多萬元修建一個2000多平方米,內設舞臺,功能齊全的文化廣場,預計年底投入使用。
去年2月,在村支兩委的資助下,又成立了一支老年腰鼓隊,年近80歲的隊員楊紹枝老人每天晚上都要去和隊員們跳跳廣場舞,白天再忙也要練習腰鼓。她興高采烈地對筆者說:“想不到這把年紀了,還像年輕人一樣蹦蹦跳跳地生活,覺得越活越年輕,越活越活精神,真是好日子放在舞里過啊”!
據了解,近年來,該鄉投入基礎設施的資金總額5000萬元,完成了5條村道鄉道的21千米水泥硬化工程,并實現了寬帶網,數字電視。(李必祥)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