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大山深處的彥洞鄉仁豐村,在一個地名叫“圭故”地方,遠遠看到一對中年婦女正在溪邊放養羊群、牛群。他們是彥洞鄉仁豐村村民,女的叫楊金秋,男的雙目失明叫姚仁茂。如今她的養殖已經初具規模,市場效益看好。
楊金秋勤勞善良,看到村里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村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她放棄外出打工,一心撲在照顧家庭和發展經濟致富的路子上,和丈夫艱苦創業。
在離村寨約2里路的圭故小溪邊,青草蔥蔥,是一塊發展養殖的好地方。楊金秋看準后,她因地制宜,打算買幾只羊和牽著牛到圭故喂養的想法,這樣總比在家喂養強。但回到家后,這種想法也只能埋在心里,因為家里沒有資金來源,而且丈夫雙目失明,不能投工投勞搭建牛羊圈,買牛和羊加上請工匠搭棚建牛羊圈,至少要花上萬元。
她把自己的想法說給丈夫姚仁茂聽后,丈夫很支持她,鼓勵她創業,發展種養殖業,增收致富。于是,自己寫了養牛羊的貸款申請,很快,在村委會、鄉政府的支持下,自己貸了1萬元本錢,開始到圭故小溪邊搭建牛羊圈,買了10只羊,加上家里喂養的一頭牛,就開始了常駐山上發展自家養殖場的生涯……
就這樣,她們倆把家搬到深山里,一邊自學技術,一邊發展牛羊養殖,在深山里闖出一條致富路。
別看丈夫姚仁茂是個殘疾人,但村里人都說他是一個自強自立的男子漢。十年來他和妻子楊金秋堅守在深山里經營養殖場。這位雙目失明、無法正常行走的殘疾人不等不靠,憑借自己和妻子勤勞的雙手和堅強的毅力,用殘疾人自強不息的精神開辟了創業之路,用自己的堅強意念譜寫著自己人生精彩的篇章。如今,他們的養殖場由最初僅擁有零星幾頭羊的規模發展到如今山羊150余只,黃牛10頭,土雞108只,年收入達20余萬元的產業。(吳桂鴻)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