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歷史文書是我省兩大歷史文書之一,也是我國繼故宮博物院清代文獻和安徽“微州文書”后第三大珍貴文獻,不僅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而且具有很高的歷史、社會和經濟價值。近年來,該縣多渠道、強舉措積極抓好歷史文書搶救與保護工作,從搶救保護數量、質量和速度上在黔東南州創三項第一。
一是數量多。充分挖掘歷史資源,通過制定科學搶救保護工作計劃,因地制宜,實施領導牽頭帶隊和工作目標責任管理制等,搶救保護歷史文書46000余份,數量位居全州第一,為研究少數民族特別是苗、侗族人民生活提供詳實資料。
二是質量高。創新搶救保護措施,通過將圖片與目錄實行掛接等,多渠道抓好搶救保護工作,實現搶救保護歷史文書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同時對收集進館的歷史文書資料定期做好殺蟲、去濕處理,確保各類歷史資料得到有效保護。截止目前,共復印各類歷史文書72372余份,整理成冊752冊,向群眾返還復印件733余冊,修裱3.7萬份,目錄錄入24389條,掃描圖片10560余幅。
三是速度快。自啟動歷史文書搶救與保護工作以來,該縣精心部署,周密安排,自2007年起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等全力開展國家重點檔案黎平歷史文書搶救保護工作,目前已搶救保護歷史文書40000萬余份、歷史碑文拓件120余份,搶救保護增速度35%以上,確保契約、字據、帳簿、文告、碑刻、婚書、執照、家譜、古歌抄本等各種珍貴歷史文書得以及時搶救和完整保存。(楊勝澤)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