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8日,雷山縣苗學會圍繞縣委縣政府“文化興縣、旅游強縣”發展戰略,深入“挖掘、保護、傳承、提升” 苗族文化,2012年度苗學研究“百花”盛開成果豐碩,助推本縣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據雷山縣苗學會會長楊耀奎介紹: 2012年度,該學會會員潘定發《“炎黃子孫”不能等于“中華兒女”》、唐千武《看西江知天下苗寨》、姜宏芳《苗族喪葬文化》等18篇苗學研究論文在《中國民族報》、《當代貴州》、《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黔東南社會科學》等省內外期刊發表;姜宏芳《關于苗醫產業化的幾點思考》、潘定發《雷山縣苗族文化產業研討》等12篇苗學論文入錄湖南、貴州2012年苗學會年會論文集、《中國管理科學成果薈萃》等;姜宏芳《談談民俗在旅游業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榮獲“2012年度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優秀成果獎”,李國章《論苗族夯埃進就是天王歷》榮獲2012年第五屆中國管理科學大會論文一等獎,《試論民族文化集中展示解說散文的寫法》榮獲貴州省2012年苗族文學年會評比二等獎;學會編輯出版了《雷山民族服飾》、《苗疆圣地、和美雷山》、《梁聚五文集(上下冊)》、《理想與超越》等著作;編發《苗學時空》二期;唐千武《仰阿莎之歌》交給貴州仰阿莎歌舞劇組表演,被貴州省文化廳聘為該劇文化顧問。李國章《蚩尤氏在中華文明史上的杰出地位》、《尋找鑄日造月的后人》等10篇論文在省內外學術宣讀交流。
學會秘書長唐千武說,學會積極發揮所長協助縣委政府籌備“2012年中國.雷山苗年暨鼓藏節”活動和雷山民族中學60周年校慶,為縣計生局完成了68項人口和計生文化宣傳資料,應縣文化局之邀重新整理了郎德上寨民族露天博物館“楊大六故居”和“民俗陳列室”,新開辟了“苗族紡織刺繡室”,到縣委黨校為新提拔副科級干部作“如何提高領導能力” 、“領導藝術的培養”講座,為丹江鎮作《民族文化與旅游產業發展》專題講座;為縣人民政府20多個部門宣講黨的十八大精神;參加縣招商與設計單位關于“蚩尤文化園”、“民族生態文化園”、“西江烏香河農業生態旅游觀光園” 的審查評議工作。學會會員6幅作品在“2012苗疆圣地和美雷山全國攝影大賽”中獲獎。
苗學會會員文遠榮、楊通華、唐千文等到該縣桃江、陶堯等地開展民族文化進校園活動,推進苗漢“雙語和諧、雙語教學”。
姜宏芳會員說,苗學會還積極開展苗族文化傳承培訓活動,為縣文廣局培訓“飛歌”58人,為民族、文體局培訓苗族文化學員55人,為縣創意中心全體員工培訓民族文化。同時,先后與丹寨、錦屏、凱里、貞豐、開陽、省苗學會、四川省興文、古藺、云南省威信、湖南省保靖、湖南省苗學會、貴州民族報、湖北三門峽大學、中央民族大學開展了苗學研究交流往來。
在2012年11月24日《梁聚五文集》暨苗族文化保護與傳承研討會上,中共雷山縣委書記黃清發、縣政協主席陳正鋒親臨研討會并作講話。2012年12月31日至2013年1月17日,楊耀奎會長、唐守成副會長應邀赴臺灣參加了“中華民族聯合祭祖大典”系列活動。
雷山縣苗學會系列研究活動,為保護、傳承、開發苗族優秀文化、宣傳雷山、提高雷山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縣域旅游經濟發展和社會文明進步做出了積極貢獻。
展望2013年苗學研究工作,楊耀奎會長高興地說:重點是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縣委十二屆二次全會、縣十六屆人大二次會議關于“推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和“打造苗族文化高地,注重民族民間文化的開發和利用,提升文化自覺”精神,協助縣委政府搞好民族文化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進機關“四進” 工作,搞好100名歌師、100名銀匠師、100名木匠師、100名刺繡師的培育工作,助推“旅游強縣”戰略計劃實施。(余國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