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清晨,陽光明媚,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侯氏莊農家樂。
“老板給你們一個月開多少工資?”筆者問。
“2000元左右。”25歲的服務員楊阿妮有點羞答。
“那還可以嘛。”
“比外出務工強多了,這里包吃,平常還照顧到小孩和老人呢。”
筆者找了一圈,沒能找到侯氏莊農家樂總經理侯艷江。
原來,總經理侯艷江早早就到菜市場采購去了,昨天有個四川17人的旅游團隊來電話,點名要到他的農家樂來,服務員說,領隊的已多次帶團來這里,跟他混得很熟了。
1個小時后,侯總采購回來后,對廚師和服務員作了簡單的交待,力爭做到因客施菜和服務。正因為這樣,侯氏莊農家樂總是贏得不少的回頭客。
提起侯艷江名字,西江鎮這一帶無人不曉,別人都喜歡叫他“阿才”。阿才開辦的農家樂不臨街,區位并不占據優勢,可慕名而至的食客卻絡繹不絕。阿才的農家樂裝修別具一格,墻壁上寫滿了到訪客人的各種簽名和祝愿,而阿才與非洲剛果布總書記伊西多爾姆武、哥倫比亞總統府政治事務高級顧問郝爾曼·奇卡·希拉爾多、馬來西亞華僑旅行家蔡尤明夫婦,以及許多國家級美術家歌唱家的合影,昭示了農家樂的檔次與不凡。“既然是農家樂,就要讓游客有到家的感覺。”這就是侯氏莊農家樂制勝的法寶。
阿才文化不高,只有初中文化,但對文學和音樂很有天賦,信手翻閱他記的兩本厚厚的讀書筆記,發現他博覽的群書里,內容涵蓋了歷史、哲學、倫理學、心理學、經營學以及各種文學名著,這給他的農家樂帶來了永續的“生命力”。
吃農家樂猶如品苗族文化盛宴,把當地的文化注入農家樂的經營當中去,這又是侯氏莊農家樂立于不敗之地的秘訣。說是侯氏莊農家樂,不如說是侯氏莊博物館更為貼近,銀飾、剌繡、古老織布機、裝魚籮筐等等苗家“寶貝”一一列在室內和墻壁上,讓游客足不出戶就能體驗到苗族古樸濃郁的原生態文化魅力。
阿才農家樂做菜很講究,用純手工來打造苗族原生態特色菜,令游客入口不忘。同時用苗族音樂伴奏,讓游客在悠揚悅耳的歌聲中享受用餐,既浪漫又溫馨。
談到創業,阿才算是何等的艱辛,又是何等的幸運,“真正能當上總經理頭銜,還是歸功于家鄉搞旅游開發。”阿才自豪而不乏幽默。
十多年前,阿才做夢都想當上一回經理,于是初中剛畢業的他到外面闖蕩江湖,弄個經理當當,瀟灑走一回,誰知道,經理沒當成不說,2008年回家的路費還是跟老鄉借的。回到家鄉,看到絡繹不絕的游客,讓他揪住了商機,于2009年4月向西江鎮信用社貸款10萬元開了一家以自己姓氏命名的侯氏莊農家樂,當年純收入就超10萬元,去年實現純收入達30余萬元,解決了15名當地村民就業,如愿以償當上了侯家莊農家樂“總經理”。
“通過自己的創業,帶動更多的人來創業和就業,讓更多村民提前實現小康夢!”是阿才總經理目前最大的心愿。(潘國雄)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