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倡導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切實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雷山縣郎德鎮整體布局,小處著手,以郎德景區為重點,培養村民環保意識、低碳意識,加大公廁、垃圾池等基礎設施投入,實現村容村貌的綠化、美化、凈化。堅定不移的圍繞“鎮美、街凈、路暢、地綠”的目標,建設民族風情濃郁的生態旅游型現代小城鎮。
加大投入,綜合保障。著力構建生態文明鎮村二級建設多元化投入保障機制,整合現有相關財政資金,結合新農村建設、特色小城鎮建設,進一步加大生態建設前期投入,廣泛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合理采用BT(建設移交)模式引導民營、社會資本參與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以“治臟、治亂、治污、治林、治水、治路”為重點,從河道管護、道路維護、污水處理、垃圾收運、綠化養護等方面完善生態環境長效管理機制。
分類規劃,穩步推進。完善主體功能區規劃,加快劃定的重點開發區、優化開發區、限制開發區、禁止開發區功能定位,結合鎮情、民情實施差異化的發展戰略。實行耕地保護制度,各類建設少占地、不占或少占耕地,重點開發利用低丘緩坡荒灘等未利用土地和劣質農用地。結合新農村建設,大力推廣沼氣、秸稈利用、生態養殖、無公害農藥,加大電氣化灶具推廣力度,充分利用“家電下鄉”財政獎補鼓勵農戶安裝太陽能等節能設施。以郎德上寨景區為核心,突出發展黑毛豬、生態蔬菜、獼猴桃、楊梅等綠色食品,大力建設苗圃、生態茶園、生態果園、休閑垂釣等觀光農業,加大生態旅游開發,建設“宜人、宜居、宜山、宜水”的民族風情生態旅游休閑樂園,同步提升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
夯實基礎,便民宜居。狠抓住房改造工程,利用村機動地或農戶互換宅基地等方式集中規劃建設新型農戶社區,充分整合危房改造、“一事一議”資金,引導村民配套實施改廁、改廚、改廄,切實做好“五化”工程(道路硬化、路燈亮化、村莊綠化、環境凈化、庭院美化),進一步完善垃圾池、垃圾箱、排水溝等基礎設施。鎮黨委政府與各村、各戶簽訂門前包干責任狀,建立起鎮、村、戶三級聯動,分級負責,“戶分類、村收集、鎮清運并集中處理”的垃圾收集處理體系,逐步實現城鄉環衛一體化和垃圾資源化。探索建立“誰栽樹、誰管理、誰受益”的模式,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村莊綠化建設。
積極引導,文明理念。利用廣播、農家書屋、遠程教育點、村組干會議等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宣傳力度,在全鎮范圍內大力推廣節能燈使用,推行柴草分散堆放法。大力實施沃土工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積極指導村民科學施用化肥,鼓勵施用農家肥和新型有機肥,減少單位農田化肥施用量。加快推廣農作物病蟲草害統治技術和生物防治技術,減少農藥殘留危害。鼓勵推廣農膜回收綜合利用技術,減少白色污染。多措并舉,從小處引導,培養村民環保意識、低碳意識,鼓勵村民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建設自覺性。結合同步全面小康監測體系及計生“雙誠信、雙承諾”工作,推行建立涵蓋生態效益的郎德鎮村民“道德檔案”,逐步建立覆蓋鎮、村、戶三級的生態考評獎懲機制,切實改善人居環境。 (全峰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