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8月9日從雷山縣大塘鄉掌批村了解到,近日,在烈日炎炎、稻田龜裂、玉米枯萎、人飲困難、村寨被高溫酷陽炙烤欲燒的令人心焦日子里,駐村干部李志軍積極奔走,為大塘鄉掌批村爭取來了兩個“一事一議”項目工程——63萬元的人飲消防工程和3萬元的蘆笙場硬化工程,給了烈日酷暑中的掌批廣大村民安心生產生活兩顆“定心丸”。
掌批短裙苗寨距雷山縣城25公里,由上、下兩個自然寨組成,盛產水韭菜、黑毛豬、洋芋、櫻桃,是著名的“扁擔舞之鄉”。 據村黨支書白光榮介紹,掌批村有白、向、張、韓、蔣、王、莫、姚等8個姓氏,共12個村民組328戶農家,全寨都是木房,而且村寨陡峭,木樓緊密相聯,極易發生火災,消防安全隱患大。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一場大火,燒了大半個下寨,至今想來叫人心驚肉跳。由于村寨至今沒有人飲消防工程,村寨消防安全沒保障,村民們為護守家園,都不敢遠離家門出省務工掙錢,就是日常上山干農活,也要留人守家,以防火災。村會計白玉兵說,掌批村“扁擔舞”源遠流長,名聲之外,至今村里還活躍著一支“扁擔舞”表演隊,現在村里也要乘著全縣發展文化旅游的機遇,將“扁擔舞”挖掘打造,做強做大,但由于沒有一個像樣的場地,演員們春夏在泥地里排練,秋冬在干田里排演,遇上陰雨天,常常渾身污泥、打滑摔倒,圍者哄笑,舞者傷疼。
駐村干部李志軍說,我本是一名高中歷史教師,看到這么美麗悠久的村寨、這么勤勞淳樸的村民為“火”憂心,被“火”困擾,受“火”牽制,不安心生產生活,看到 “扁擔舞”這么優秀的民族文化奇葩在泥地翻滾、被泥濘污臟,不管是出于關心群眾民生,還是出于保護歷史文化,我都看在眼里,疼和急在心頭。作為一名駐村干部、一名知識分子,我守土有責,有義務幫助解決掌批村民這兩件急事。李志軍說,他是一名中學教師,一介書生,這兩個惠民大項目的爭取成功,完全是黨和政府關心群眾生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結果,他個人知識跑跑腿聯系、多動口爭取而已。
據悉,李志軍是雷山民族中學歷史教師,2013年2月派駐掌批村以來,他深入調查,結合實際,實心為民,積極通過引進來,走出去“借力”助民增收。自費引進優質葡萄苗給貧困農戶試點種植,先后引資、引物15000多元助村鰥寡孤獨老人、貧困戶、留守兒童、村公路維修、村婦女慶“三八”活動、村小學“六一”慶祝活動、村兩委 “七一”慶祝活動,聯系商家助農銷售洋芋18000公斤,黑毛豬156頭,黑豬崽206頭,被當地群眾親切稱呼“阿軍”,當選為村黨支部副書記,先后榮獲中共黔東南州委、雷山縣委、縣教育局黨委“優秀共產黨員”、“優秀駐村干部”表彰。(余國德)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