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等單位共同主辦的“貴人善行—頌最美精神,做最美貴州人”主題活動之“最美貴州人”推選活動自2013年3月正式啟動以來,經我省10個行業,系統和群眾推選,公開投票,組委會辦公室初審,各行各業,系統主管部門審核,奮戰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的100名基層先進典型代表被推選為“最美貴州人”雷山縣郵政局投遞員任永鋒榜上有名—“最美勞動者”。
在雷公山腳下的雷山縣人們時常看到一位身著綠裝,背著郵包,抵烈日、冒風雨,每天行程90多公里,爬山越嶺,把報紙、信件送到鄉村用戶手中。認識他的人總問他:“你天天這樣跑不累?”他回答:“群眾滿意我心安。”他就是貴州雷山縣一名普通的鄉郵員—任永鋒。
今年42歲的任永鋒出生于雷山縣大塘鄉的一個苗家小村莊,中共黨員,自1990年4月進入郵電局,成為郵政鄉郵投遞員以來,默默地在投遞崗位上工作了24年,是雷山郵政局工齡最長的勞務工,投遞24年如一日,24年的投遞、24年的零投訴、203噸的郵件、40萬里程。多少人勸他別干了,“干這工作錢少,工作量大,天天都累不值得。”可任永鋒不這樣認為,“有吃有穿就行,在社會上用心地去做點有意義的事情才是最重要的。”他是這樣說,也是這樣默默堅持去做。難能可貴,貴在堅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詮釋對黨、對社會、對企業的忠誠。
雷山是一個開門見山、山高路陡的小縣。1990年4月任永鋒在桃江所任鄉郵員時,桃江基本沒有通村公路,郵路全程都是靠步行,一條郵路來回就是90多公里,兩天一班,一雙解放鞋一個月就穿爛了,有時來不及買新鞋,半路就用野滕條綁鞋底才能回到家。
投遞信件的路上
在郵路上,一個人,挺孤獨,同時也充滿恐懼,由于在桃江片區,森林茂盛,林間陰森,隨時都有猛獸毒蛇出沒,蚊蟲叮咬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了,最怕的還是那里的死人谷,在那里苗家有一個風俗,就是人出血而死或死得不好的,當年不能入土,而是裝入木箱存放在死人谷,到第二年收谷子過后,放火焚燒,撿拾白骨才能安埋。那可是郵路必經之地,有時大風吹過還有腐肉的味道,特別是在陰雨天,一個人走在充盈“幽靈”的路上,孤身一人從山谷走過,隱約可見被火燒過樹枝的地方,那就是剛過火的死人炕,每次走過都毛骨悚然,汗毛直立,有時還會看見人體骷髏等,真叫人心怕……,曾經多少個鄉郵員就是怕那段路而放棄這份工作,可任永鋒就是硬著頭皮一走就是幾年。
任永鋒工作積極肯干,在大塘支局和西江支局都是一個人包攬了所有的投遞工作,原來是兩個人投遞的郵路,他一個人跑下來了,還沒有人投訴。由于工作出色,2009年由支局調到縣局投遞分局負責城東投遞。這個片區曾經是一個月連續招了7個人試用,沒幾天都跑人的城內郵路,單位多,郵件多,投遞員都干不長,年年都在換人。剛來投遞時,那些老投遞員說,我們都跑不下,更何況你不熟悉單位,不熟悉人呢,還是回你鄉下去吧。當時他也有些猶豫,但想,別人做不下的,我做得下,才能證明我有能力,證明我有實力,實現自我人生的價值,所以心一狠,想辦法一定拿下來。在局領導的鼓勵下,他用筆記本邊投遞邊記用戶的地址、樓層、聯系電話、畫上家庭的住址草圖,晚上還要“復習”當天的筆記,不清楚的第二天還要再次去回訪核實,用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就全部熟悉完城東片區的所有用戶。那片區共有用戶2800多戶,月投遞報紙份數達23100份之多,日投遞點達150多個點。現在的城東郵路,已不再是以前投訴多、怨聲多份的郵路了,在全縣的黨報黨刊發行會上, 就連縣委一些領導都說:任永鋒同志是個不可多得的、務實的、積極肯干的基層黨員,他的工作是值得我們認可的。
及時投遞當天報刊到機關單位
同時,任永鋒還是一個熱心人,對待用戶和同事都一樣熱忱和關心。在2012年2月份,速遞投遞員趙順和由于高血壓病倒了,沒有人投快遞,局領導組織人員投送快遞,由于不熟悉單位和用戶,投送較慢,當任永鋒把他所有的郵件投完后,主動請愿,將城東片區所有的快遞郵件給他,他加班投遞,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投完。
任永鋒剛開始工作時,原以為干投遞工作就是肯賣力氣,走村串寨就能做好,但是在以后的行程中,他才逐漸認識這條路,需要誠實肯干、認真負責才能干好,所以,任永鋒給自己提要求“讓用戶滿意,爭取零投訴”。郵政企業提出要求是“最后一公里投遞”,即直投到家。而任永鋒不僅投到家,還投到田間地頭,投到茶場、果園場、養羊場等,延伸了投遞服務路線,為當地發展種養殖戶送去科技信息、市場信息等。2006年5月,在西江為了及時投遞一件楊樹的特快,多走了10多公里的爬坡路才到腳堯茶場,到茶場氣喘吁吁拿著快遞給楊樹時,楊樹高興的地說:謝謝你為我送來訂單,由于我的手機在這里沒有信號,忙于茶葉加工,沒能下山去聯系北京那個老板,謝謝你為我及時送來他的訂單,要不我還正在為訂單發愁呢,以為今年北京的老板不跟我訂貨了,明天我就去你們郵局給他發貨。就是由于任永鋒工作盡心盡責,贏得了老百姓的一致贊揚。在24年的投遞生涯中,沒有出現一次用戶有理投訴。
隨著社會的發展,名片是工作交往不可或缺的工具,方便用戶聯系,任永鋒還為自己設計名片,“離你最近,和你最親,‘郵’事你吩咐,有事我來做”,這是任永鋒的廣告詞,同時也拉近了用戶與自己和企業的距離;名片還特別強調他是黨員,以黨員的覺悟和高度的責任心來鞭策自己,來提醒自己,別人以為在做秀,但他就是這么做的。
作為苗家的山漢子,任永鋒深深愛著這片土地和這片土地上的人們,工作之余順便幫人們捎帶點東西那是再平常不過的事,由此贏得人們的信任,使得他在工作中贏得雙豐收。2008年在雷山西江任鄉郵投遞員時,要建立綠卡村、綠卡校園。那時他就主動請愿,與支局營業員一道,到農村去組織村民辦理綠卡,建立綠卡村。由于他在農村有“人員”,熟悉村干,用心服務,熱心工作,耐心說服,僅用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把西江24個村的綠卡村建立起來,合計辦理綠卡2000多戶,當年實現金額增長500多萬元。
任永鋒在工作上是個善于學習,勇于創新的人,在平時工作中,任永鋒多年的投遞經驗,發明了一些報紙的簡便快速分發法,就是在分發格口上標明ABCD等英文字母,分別代表著不同的報紙,并在字母的旁邊注明份數,在分發時,就不用一邊翻一邊看在分發表,再把報紙放入格口,而是直接看格口上的數字數份數;在小報、零星散報的分發,便用一張大紙寫好貼在墻上,一邊看一邊分,用不著去翻分發表,既簡便快速,又節省時間,現在雷山投遞員分發報紙都使用他的這種方法,不算高明但非常適用。在報刊大收訂期間,贈送報刊簡明目錄時,別人直接投送至單位,而任永鋒是先在目錄上寫明自己的訂閱聯系電話,并在每天投送時,一個個單位去落實收訂;在個人收訂上,在大收訂前期,投送報紙或雜志時,隨手遞送自己的名片,穩定老訂戶,發展新訂戶,力爭在自己的投遞區域不留收訂空白點。
十年寒窗結碩果,飛鴻傳書報喜來。每年七八月份是大學錄取通知書投遞最繁忙的時間,任永鋒早早就做了投遞前期準備工作,建立進口錄取通知書登記簿,無法投遞退回登記簿,就連他的手機隨時都準備兩塊備用電池,保持通信暢通,方便學生隨時聯系都能打通,確保細節上不出一點差錯,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來完成這項工作,他說:一個家庭培養出一個大學生不容易,肩負著幾代人的期待,特別是農村家庭,那更是家族的期望和榮耀,投遞錄取通知書要有責任心呀。在去年的七月八月里,任永鋒一共妥投了通知書153件,沒有出現錯漏投遞,有3件是由于地址不清,電話停機,還多次跑到城西的丹江派出所和教育局去查詢才妥投,其中有一封收件人叫楊忠良,地址是雷公山大道152號,在他的投遞區域內有這個號牌,但沒有這個人,經多次到派出所和學校去查詢,最終確定是方祥鄉陡寨村楊忠良同學的,由于讀書時在那個地方租房子住,畢業時就留下暫住地址,電話欠費停機才導致無法聯系。當任永鋒給楊忠良手機充值5元話費,通知他來領取通知單時,他既高興又驚訝地說:“山高路遠,鄉下沒有地方充話費才停機,謝謝叔叔,謝謝你工作責任心和細致,我的錄取通知書才不被退回,謝謝……。最終將錄取通知書投到學生手中。
在24載的郵政投遞生涯中,任永鋒同志對待工作一直都是任勞任怨,勤勤懇懇,認真負責,經過他投出去的郵件報刊,從來沒有發生過郵件丟失損毀現象,也沒有一次用戶有理由的投訴申告,認真和細致在他身上得已完美的詮釋。郵政連萬家,服務你我他,任永鋒深深感到,作為一名投遞員,自己的工作代表著郵政企業的形象,更是一個移動的郵政窗口,不允許半點的馬虎,由于工作任勞任怨,盡職盡責,并認真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曾得到局領導的多次表揚,在全局的投遞分析會上,局領導號召大家以他為榜樣,以他為楷模,向他學習。在2009年的報刊收訂中,個人完成流轉額12.3萬元;在2010年報刊收訂中,個人完在流轉額13.8萬元;在2011年報刊收訂中,個人完成流轉額14.6萬元,;在2012年報刊收訂中,個人完成流轉額24.8萬元。由于業績突出,2009年至2011年連續三年評得州級優秀投遞員,優秀報刊攬收員,縣局先后評得10次先進工作(生產)者。
24年的投遞,24年的零報訴,是他用責任心、汗水和忠誠贏得用戶的廣泛贊譽,贏得企業的認同。他說,我還會向著第25、26、27、28……年零投訴努力進軍。(張希才 羅長桂)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