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江(下司)—凱里巴拉河沿岸(南花、季刀)
下司:嘉慶13年(1808年),下司被辟為商埠,到民國時期發展為鬧水,有水陸碼頭,是貴州省的重要物質集散地。鎮上商家云集,馬幫成群結隊,商號、客棧、會館、餐館遍布街巷,徹夜營業。先西岸大街還保留著清乾隆(1779年)修建的條石鋪砌扇形30余米石級、大小碼頭、觀音閣、玉皇閣等古建筑遺址。
下司鎮交通發達,城鎮建設迅速發展,商貿繁榮,民族體育活動豐富多彩,擁有貴州省第一個少數民族體育村,1992年輩評為國家民委、國家體委授予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目前已作為中國皮劃艇協會激流回旋訓練基地、龍舟訓練基地,國家集訓隊長期駐于此訓練。
目前,下司已成為眾多凱里市民休閑度假的好去處,酸湯魚、野鴨、草燒狗肉、帶皮牛肉、民族食俗等風味飲食獨具特色。
凱里:凱里市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是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省級文明城市,是以苗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的城市,被譽為“苗嶺明珠”。凱里素有“百節之鄉”的美稱,民族傳統節日多達135個,在每個節日里,都能找到美麗的神話和傳說,猶如一部活生生的民族大辭典。凱里以其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和豐富的民族文化,確立了她貴州東線民族風情旅游中心的地位。獨具風格的苗族吊腳樓,古老悠遠的季刀百年古歌,悅耳動聽的苗族飛歌,情絲萬縷的蘆笙曲韻,古樸多姿的蘆笙舞、銅鼓舞、板凳舞,傾倒無數中外游客;精彩激烈的斗牛場面,堪稱民族工藝一絕的苗族銀飾、挑花、刺繡、蠟染、織錦,無不閃爍著東方民族文化的光彩;特別是已有數千年歷史的凱里酸湯魚更是風扉全國、蜚聲海外,令您回味無窮、贊不絕口。
南花:南花苗寨位于凱里市三棵樹鎮東南部,地處美麗的巴拉河畔,是一個依山傍水、自然風光秀麗、民族風情濃郁的苗族村寨。其富于哲理的曲藝嘎百福、娓娓悅耳的苗歌,內涵豐富的鼓社集會,別具情趣的婚俗禮儀等典型的苗族文化特征,深深吸引了中外游客。迄今為止,南花村分別被中央、省、州授予“全國先進黨組織”、“先進文明村寨”、“國家農業部生態富民示范點”、“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等稱號。
季刀:季刀距凱里市區20公里,位于凱里東南部。村寨沿山而居,依山傍水,古樹參天,風景美麗,民族風情純樸、動人、濃郁。主要景點有百年糧倉、神仙洞、埋壇山、牛馬腳印、鼓藏場、風水樹等。主要節日有農歷三月爬坡節、七月吃新節、十月苗年節等。2004年,季刀村被貴州省列為巴拉河鄉村旅游區的村寨之一。
到這里,有幾個方面值得大家觀賞游覽,一是踏百年古道,體驗老百姓的勤勞;二是看百年糧倉,遙想百姓的智慧;三是聽百年古歌,觀民族民間文化;四是望百年古樹,思世事滄桑;五是游巴拉河河水,享清泉飛流之歡暢。來到季刀苗寨,可以品嘗苗家烹飪的苗王魚、酸湯魚、腌魚、腌湯等巴拉河風味佳肴。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