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天生橋位于貴州省黎平縣城德鳳鎮東北16公里處,距貴州省會貴陽460公里,清水江支流福祿江穿流而過。天生橋與八舟河景區和黎平城關人文景區(歷史文化名城)緊密相連,是黎平侗鄉風景名勝區內主要景點之一。
在拱腹離水面33.64米高的自然橋頂端,抬眼望去千姿百態的鐘乳倒懸,有飛鷹凌空展翅、巨龍伸頭望月、桃園結義兄弟、悟空騰云駕霧、侗家歡歌起舞等等……這些栩栩如生的鐘乳不知經過多少歲月的沉積與演化,使黎平天生橋為天然石拱橋,全長256米,主拱橫跨福祿江上,跨度138.4米,橋寬118米,拱高至水面36.64米,拱頂巖層厚40米;附拱拱跨78米,高28米,寬119米。僅主拱跨度就遠大于目前世界基尼斯記錄美國猶他州天生橋雷思博橋(跨度88米,高30米),黎平天生橋在2001年1月15日正式獲得基尼斯世界之最證書。
天生橋橋身有石洞數個,有的可通橋頂,有的則深淺不一,洞中有無數蝙蝠棲息其中。橋頂和橋壁兩側石柱、石筍、石巖千姿百態,有似長夜明燈、有似威猛武士,有的則像天馬行空隱然欲去。絕壁之上,古松怒立,植被蔥蘢,環境幽深絕倫。天橋之下,流水潺潺,波光粼粼;碧潭之內,山光樹影,倒映其中。每當陽光斜照,鳥語、松風、流水聲,相互暉映。古人曾有詩贊“人鑿難施鬼斧窮,天心不厭地玲瓏,西山壁上鼉梁架,巧妙爭傳造化工。”
關于天生橋,有一個動人的傳說。相傳古時候,這里一面依山,二面瀕水,田土肥沃,石峰秀麗.河水清澈見底,兩岸鳥語花香。人們男耕女織,安居樂業,一派太平景象。忽一日,河水猛漲,波浪翻滾。原來是一條孽龍私自出海,沿江河四處游玩,來到這里興風作浪,鬧得民眾不得安寧。人們不知所措,只得求神問卜,始知孽龍作怪。時過數日,這條孽龍嫌這里水淺,不能盡情嬉戲,于是施展法術,張開大嘴,向東海一吸。頓時,風雨大作,電閃雷鳴,海水自東滾滾而來,傾刻淹沒了村莊田園,人們扶老攜動.紛紛逃往后龍山。一連半月,大水遲遲不退,道路不通,人們處于饑寒交迫之中。
有一個青年,姓田名生.自幼父母雙亡.靠幫人和打魚撈蝦度日。他見此情此景,憂心忡忡,十分苦惱。一大夜晚.田生做了一個夢,夢見一個白胡子老人對他說:“田生,光愁有什么用?只要你敢于獻身,就可拯救這一帶黎民百姓。”田生道:“只要能救家鄉父老,我就是粉身碎骨也心甘情愿!”老人說:”好樣的,告訴你吧,這是一條孽龍在作怪。我送你一把斬龍劍,與孽龍大戰七七四十九天,孽龍自然敗在你手下。孽龍死后的第五十天.日出之前,你必須站在后龍山上,閉著眼睛,大吼一聲,向對面山上撲去,化作一座石橋,橫跨在洪水之上,讓人們踏著你的身子,外出求生。”田生毅然答道:“老人家,只要你把斬龍劍給我.我就與孽龍決一死戰!”待田生一覺醒來一把亮閃閃的寶劍便放在他的床邊。田生欣喜異常.手握斬龍劍,下山尋找孽龍。
此時,孽龍正在水中嬉戲。田生見了.手執寶劍,跳人水中,奮力向孽龍刺去:這一場人龍大戰,直殺得天昏地暗.日月無光。如此戰了四十八天.堆分難解,不分勝負:第四十九天傍晚.那孽龍又施展法力.張開大口朝田生一吸一股急流裹夾著田生朝龍嘴沖去。田生急中生智.高舉寶劍,直穿龍腹.揮劍砍劈.不多時竟從龍尾后涌出,孽龍受了重傷。便順水逃逸了。
田生見大水仍然不退,想起白胡子老人的話,拖著疲憊的身子,摸黑爬上后龍山頂,待第二天清晨,田生整了整衣著,佩好斬龍劍.大吼一聲.毫不猶豫地向對面山上撲去。瞬間天崩地裂一座石山立于江邊;田生化作一座石橋,橫跨洪水之上;斬龍劍也隨之化作石劍.吊于橋半空。這一帶的黎民百姓得救了。人們為紀念田生,稱這座橋為“田生橋”,久而久之,便念成了“天生橋”。“險奇冠人寰,無處不畫屏”,這是前人對天生橋風光的評價。天生橋還留下了不少動人的詩篇,如:“人鑿難施鬼斧窮,天心穿出地玲瓏。兩山壁立龜梁架,巧奪爭傳造化工。”
旅游小帖士:
交通:黎平天生橋位于貴州省黔東南黎平縣城德鳳鎮東北16公里處,在黎平客運站坐到高屯方向的車即到,車費3元左右。
門票:15元/人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