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坤明將“冠軍母雞”抓在手上,記者看到,這只母雞是紫黑色的,瘦身,身上的肉緊巴巴的。被主人抓住后,它奮力掙扎,場主試圖控制它的雙腳,但試了兩次沒成功,右手反而被抓出了兩道輕微的傷痕。
“在整個養雞場,這也是最能飛的飛雞之一了。”鄧坤明說,除了能飛,它們跑步的速度也很快。為測試“飛雞”的“跑功”,鄧坤明拿出糧食放在地面上,多只飛雞見狀,迅速趕來搶食,身段的確很敏捷。
記者還發現,這些飛雞“膽大”,有人走近,它們不會逃之夭夭,除非走近它的人使出了劇烈的驅趕動作。
凌空飛翔的飛雞
雞場中的飛雞,精神抖擻。
練飛行本領
只為肉質優良
鄧坤明說,這些雞是從江西引進的綠殼蛋雞,在它的養殖場里養了3萬多只。“還有不少分布在了農戶家里,由農戶帶到山上放養。”鄧坤明說。
為確保這些“飛雞”具有優良的肉質,雞場幾乎每天都對它們開展訓練。訓練的科目有飛行、奔跑等。
飛行的訓練手段就是將飛雞趕上山覓食,到一定的時間便將它們驅趕下山來,多數“飛雞”都會展翅而飛,久而久之,練出了低空飛行的本事。
而奔跑的訓練手段就更簡單了,常用的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方法就是將“飛雞”趕上山時讓它得到鍛煉,每只雞從山腳到山頂,至少要走50米的山路,長期如此行走,便可達到訓練目的。
第二種辦法就是在喂食時將食物放在養殖場大壩中央,隨后發出喂食口令(吹口哨),“飛雞”知道“開飯”了,都會從幾百米遠的地方飛奔而來。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