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部署開展“除火患、保平安”冬春專項行動以來,黔東南州消防支隊積極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和助手,精心組織,深化措施,圍繞冬春防火安全這條主線,全面開展“除火患、保平安”專項行動,加強火災防控堅決確保火災形勢高度穩定。
層層動員部署,落實安全責任。各地消防部門在全面加強請示匯報的同時,提請政府以召開會議、下發文件等形式對“除火患、保平安”冬春行動進行部署,明析職責和任務,強化責任意識,以政府層面把“除火患、保平安”行動落到實處。消防支隊對全州17個縣、市、開發區的206個鄉、鎮轄區的單位、村寨全部實行“戶籍化”管理,按照職責范圍對轄區排查單位、村寨基本情況逐一進行登記,建立相關檔案,明確責任人,并跟蹤問效;各地以提高全民消防安全素質和全社會抗御火災能力為出發點,大力加強社會消防安全管理工作,督促各社會單位嚴格落實“除火患、保平安”一系列要求,深入開展消防安全自查自糾,強化單位自身消防安全建設,把人員密集場所和公眾娛樂場所作為檢查的重點,積極落實相關單位和部門人員的相關責任,在實踐中不斷建立并完善消防安全責任管理體系,繼續鞏固完善消防安全責任制建設,注重消防安全責任落實,為“春節”、“兩會”召開創造良好的消防安全環境。
前移火災預防關口,“四個能力”持續提升。在落實“除火患、保平安”行動中,各地緊緊抓住火災預防這個中心,從解決影響消防安全穩定的突出矛盾入手,創新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前移火災預防關口,在社會單位持續開展消防安全“四個能力”建設,實現社會單位消防安全管理由“被動應付”到“主動作為”的轉變。“除火患、保平安”行動實施以來,全州消防部門、派出所專門組織開展隱患排查整治專題培訓,針對不同對象,多形式、多渠道開展消防安全技能講座和政策教育,使政府部門領導成為落實公安部、省政府一系列消防工作會議、文件的“帶頭人”,消防監督執法人員和公安派出所民警成為執行“除火患、保平安”的“明白人”,單位消防安全管理人員成為落實消防安全的“責任人”,全力提升整個社會對消防工作的認知度,形成了人人參與消防工作的良好局面。
多部門聯合清剿,火災形勢持續穩定。“除火患、保平安”的關鍵在于消除隱患,固化機制。各地按照州政府部署,全面實施“冬春百日防火安全”專項行動,針對各類火災事故易發的場所、高發部位實施重點監控,消防部門聯合公安、安監、教育、文化等部門,采取開展專項檢查、突擊檢查等方式圍剿轄區火患;消防部門強化“五+二”、“白+黑”和開展零點行動等方式,重點排查治理人員密集場所、易燃易爆單位、“三合一”場所以及水、電、油、氣、物資供應等重點單位和要害部位火患。對檢查中發現的各類火災隱患和消防違法違章行為大力懲處。去年12月1日以來,截止今年1月7日,全州共檢查單位場所2221家,發現火災隱患2881處,督促整改火災隱患2787處,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1522份,辦理行政處罰案件69起,臨時查封32起,責令“三停”2家,罰款37.6萬余元。
加強執勤戰備,深入開展“千演”行動。為確保發生火災和災情后,部隊能在第一時間“拉得出、沖得上、打得贏”,支隊扎實做好滅火救援的各項準備,持續深入開展“千演”行動,保衛“春節”、“兩會”安全。結合凝凍天氣,各單位對執勤車輛、器材裝備進行時時全面、細致的保養檢修,確保器材裝備時刻處于良好的戰備狀態,杜絕“帶病”執勤。全面開展“千演”行動,對所有重點單位、各種場所逐一進行演練,強化“六熟悉”,對轄區水源、交通道路和重點單位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為滅火救援實戰打下強有力的基礎,把“保平安”落實到實際行動中。據統計,去年12月份以來,全州消防部隊對高層建筑、石油化工企業、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單位,共計開展演練169次,出動車輛389輛次,人員1680余人次參與演練,發現火災隱患200余處。
豐富消防宣傳手段,營造濃厚宣傳氛圍。各地結合“除火患、保平安”行動,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和社會導向作用,利用電視、廣播、報紙、戶外傳媒、手機等媒體開展廣泛的消防宣傳活動。從貼近百姓生活的角度,以百姓喜聞樂見的形式,通過發布公告、制作“除火患、保平安”公益廣告、消防安全知識專版等形式,多渠道、全方位、多視角地展開消防宣傳教育,真正做到電視有節目、報紙有文章、網絡有陣地、街上有標語、社區有專欄。結合各種節慶、“兩會”安保,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強的消防宣傳活動。去年12月份以來,全州共成立消防安全巡防隊65支,開放消防站38次,迎來學習參觀人數達6萬余人;制作懸掛戶外大型宣傳廣告35塊,宣傳櫥窗121個、張貼或顯示消防知識標語字幕8000條次,發放宣傳資料10萬余份,編發手機短信100余次50萬條;開辦專欄22個,每周播出消防類新聞條數平均達57條;舉辦各類消防安全培訓34期,培訓人員1萬余人。(黔東南州消防支隊)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