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狠抓產業園區建設。按照“緊談項目,急抓基礎設施,突出抓項目履約,核心抓較大項目開工,積極推進融資,在動態中把握穩定”的思路,舉全縣之力建設金鐘經濟開發區。一是基礎設施適度超前。將長青、揚武、開發區、龍泉四點組團,形成51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列入貴州省重點培育的“511”民營經濟(中小企業)示范園區。目前,開發區入駐44戶企業,溢鵬木業等13戶企業建成投產。二是活化招商方式。規劃建設園中園,延展鏈條,已經形成裝備制造科技園、中小企業產業園、浙商工業園、食品工業園、木制品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等6個園中園。形成了平臺招商、駐點招商、以商招商、外派招商等比較完整的招商體系。2012年,全縣簽約項目40個,總投資105億元,到位資金43.5億元,占下達任務的140%,履約率為100%。三是推進33萬平方米標準廠房建設,出臺入駐標準廠房的優惠政策,積極吸引中小(微)等民營企業入駐,扶持民營經濟發展。
二、狠抓融資工作。一是建機構,搞規劃。成立金融辦,專門負責包括民營經濟在內的融資貸款的策劃、包裝和與銀行對接、爭取。二是勤包裝,多爭取。共指導民營企業編制融資項目13個,申請貸款3.5億元,已獲批復融資項目13個,落實貸款資金2.63億元,為民營企業發展提供了保障。三是積極打造土地融資平臺。清理、整合全縣存量土地注入政府融資平臺公司,用于民營經濟融資抵押擔保,幫助民營企業解決發展資金。四是兌現政策。對新開辦的微型企業,嚴格按照“3個15萬元”政策兌現。五是積極為民營企業爭取和發放小額貸款。
三、強化服務保障。一是實行每個副縣級領導聯系一戶以上民營企業,及時幫助企業解決建設、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問題;同時,從縣直部門選派16名退居二線的正科級干部到16家具備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掛任黨建督導員,切實推進企業“四幫四促”工作。二是簡化辦事手續,組建政務中心,21個審批機關全部集中辦公,推行“一站式”服務、“一次性告知”等工作制度,切實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三是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工作紀律為企業發展做好服務的通知》,建立舉報、投訴受理平臺,對在為民營企業服務管理中出現的“推、拖、躲、閃”等現象和“吃、拿、卡、要”等行為,由紀檢、監察、審計部門分別進行督查審計和誡勉處理。
四、強化就業創業。一是出臺《丹寨縣鼓勵民營企業加快發展的意見》、《丹寨縣大力鼓勵和扶持農民工就業創業意見》、扶持微型企業和“五個零”優惠政策,鼓勵農民工返鄉進縣城就業創業,助推民營企業發展。二是實施租售結合的“1+1”優惠政策,實施“手挽手、一幫一”活動,鼓勵農村群眾進城居住、進廠就業,不斷滿足民營企業日益增長用工需求,同時聚集城市人口。三是在清華大學投資論壇召開投資項目發布會、邀請清華大學卓越15班全體學員到丹寨游學講課并舉辦“云上丹寨·騰飛夢想”大型活動、定期舉辦“云上丹寨”系列文化活動、邀請大集團到丹寨投資考察,擴大丹寨的影響力和外向度,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吸納民營企業到丹寨投資興業。
五、強化技能培訓。一是采取職教中心、“廠中校、校中廠”的模式對民企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在縣職校推行“廠中校,校中廠”的模式,采取設備進學校、課堂進企業、技工進校授課、學生進廠實習、企業用工名額進學校、學生畢業進廠就業的“六進”模式,為民營企業培養實用人才。二是利用外出考察、招商、參加推介會、懇談會的機會以會代訓、以會交友,在提高招商人員素質的同時,提高項目洽談成功率,讓更多的民營企業落戶丹寨興業。三是舉辦政銀企推薦會、懇談會、協調會、交流會等,集中對相關單位、民營企業負責人及工作人員進行交流、培訓,讓銀行了解民營企業的需求、民營企業了解銀行的規定,銀行指導民營企業編報項目、民營企業按銀行要求包裝項目,提高民營企業編報項目和與銀行打交道的能力。同時,每月由分管副縣長召開一次融資項目調度會,切實做好銀政、銀企對接,及時完善資料手續,有效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題。(王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