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江縣是黔東南州內旅游景點數量最多、資源類型最全、原生性最強、保存最為完整的縣份之一,有專家評價從江是全世界少數民族文化最多樣最集中又最富于原生態特質的地方。在從江3244平方公里土地上,世居有苗、侗、壯、水、瑤等19個少數民族,全縣34萬人口,少數民族占到全縣人口總數的94%,綺麗多姿的自然風光,積淀深厚的民族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粗獷神秘的民族風情,為從江旅游產業發展奠定了的基石。
縣委書記王之政說:“文化旅游業是當今世界發展前景最廣闊、發展速度最快的朝陽產業。對于從江縣來說,發展民族文化旅游產業不僅會實現從單純的資源開發型向生態經濟型轉變,而且對實施超常規、跨躍式發展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近年來,在州委、州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從江縣緊緊圍繞“生態立縣、旅游活縣”的發展思路,以“養心慧地,民族原鄉”、“風韻苗侗,神秘從江”為宣傳主題,以“弘揚原生民族文化,做特旅游產業”為旅游發展方針,突出“原生”、“神秘”特色,著力打造“原生民族文化旅游縣”。通過積極引導、搭建平臺、傾力打造,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等原生態文化品牌得以全面打響,通過不斷挖掘苗侗等原生態民族文化推動了旅游業大繁榮大發展。目前,該縣擁有國家級生態示范區1處,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點2處,省級風景名勝區1處。根據世界旅游組織專家組在《貴州省旅游發展總體規劃》中所作的景型等級評定,從江擁有A級型景區3處、B級型景區4處、C級型景區1處。經過多年的發展,從江相繼推出了“最后一個槍手部落”--岜沙苗寨、“侗族大歌之鄉”--小黃侗寨、“中國計劃生育第一村——占里”、加榜梯田、瑤族藥浴等在國內外旅游市場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旅游品牌,以其不可復制的旅游資源優勢每年吸引數以萬計的旅游愛好者和相關民俗文化學者涉足從江這塊神奇的土地。僅2012年,全縣已共接待國內外游客24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19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0余億元,同比增長229.71%。旅游接待人數與旅游綜合收人均創歷史新高。旅游業已經成為從江縣一大蓬勃興起的前景廣闊的經濟支柱產業。
2012年,從江縣先后成功舉辦了“美麗新疆走進從江”大型民族音樂會活動、貴州百名青年攝影家走進“神秘從江”采風活動和“養心圣地•神秘從江”全國藝術攝影大展等活動;先后組織侗族大歌節目參加深圳文博會、第四屆海峽論壇開幕式演出。認真組織參加“多彩貴州”舞蹈大賽,舞蹈《我長大啦》獲全州民族民間舞第一名,《岜沙成人禮》獲得民族民間舞銅鼓獎。小黃侗族大歌兒童合唱隊參加2012全國少兒歌曲大獎賽榮獲全國銀獎。組織演職人員赴香港、臺北、重慶、桂林等地參加了2012貴州•香港投資貿易活動周、第七屆海峽兩岸臺北旅展、2012桂林國際旅游博覽會、第十六屆重慶都市旅游節等旅游宣傳推介活動;總投資約2000萬元的岜沙、小黃、增沖3處世界銀行貸款實施文化與自然遺產保護和發展項目已全面進入建設階段;增沖村、占里村榮獲了中國國土經濟學會授予的“中國景觀村落”稱號;“最后槍手部落——岜沙”、“小黃侗族大歌”等旅游主題形象不斷提升,旅游區域協作不斷提高,旅游業保持了跨越式發展勢頭。連續舉辦了九屆的侗族大歌節成為貴州一大名節,從江縣對外形象的一張精美名片。啟動《養心圣地 神秘從江》大型非遺歌舞的國內外巡演活動,先后到美國演出10場、法國演出40場,在國內武漢、重慶、廣州等地各演3場,讓從江原生文化走出國門,達到很好宣傳效果。
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廣淵在2013年經濟工作會上指出:“具有豐富的民族文化旅游是從江縣發展旅游產業的優勢,‘旅游活縣’是從江縣重點實施的戰略之一,必須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全力推進民族文化旅游業發展。要依托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侗族大歌’和岜沙樹葬文化品牌,加快推進以小黃為核心的侗文化產業園區和以岜沙為核心的生命文化產業園區建設,著力打造鑾里、銀良、平求、高增、岜扒、小黃、占里七星侗寨旅游精品線路。加大旅游市場宣傳推介,加快推進從江民族文化旅游融入‘桂林國際旅游經濟圈’。”
隨著“一高一快”的建成通車,為從江縣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從江將從貴州“省尾”變成貴州的南大門和貴州面向“珠三角”的橋頭堡,成為“廣州-桂林-貴陽-昆明-曼谷國際旅游大通道”的重要節點。從江縣著力將民族文化旅游作為第三產業的發展龍頭來抓,全面打造原生態民族文化旅游品牌。(吳德軍)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