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26日召開的貴州省第十二屆人大第一次會議開幕式上,貴州省委副書記、代省長陳敏爾代表省政府所作的工作報告中提出,未來五年民營經濟比重提高到55%,2013年固定資產投資1萬億元,民間投資完成5000億的目標,瞬間引爆全場。一時間,有關如何創造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讓民間投資接棒快跑的討論,在此間召開的貴州“兩會”上持續不斷升溫。
“貴州民營經濟發展仍存在著諸多障礙,行政審批難的問題尤為突出。”貴州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主席李漢宇舉例說到,2011年以來,全省對省直單位實施的978項行政許可事項以及318項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進行了集中清理,取消下放、轉變和合并行政許可事項占省直單位原實施行政許可事項的59%,保留省直單位繼續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404項,占41%。盡管清理的密度和力度都很高,但依然存在行政審批條塊交錯,繁雜冗長。
“比如說,一些職能部門把一些已經取消的審批事項變換成非許可審批、備案制、核準制、核驗制或行政許可授權等形式,并由部門為業務主管單位的行業協會來進行審批。一些下放到縣一級的審批權限,并未簡化流程,減少內容,甚至還增加了流程和內容,使審批越來越難。往往"一站辦"對企業的投資建設和經營等事項并不能一站辦結,具體簽字蓋章還是一個部門一個部門的跑,且經辦人員也不一次告知內容。而各地對項目審批紛紛采取的"綠色通道"等大多是為大企業開通。”李漢宇認為,這些問題的存在嚴重消耗了企業的時間成本、投資成本、建設成本和經營成本,減少了企業效益和收益,影響企業尤其是外來企業的投資意愿。
貴州省政協委員、民建貴州省委副主委、貴州財經大學教務處處長徐大佑則認為,我省的政務服務、市場經濟、人文、執法等多方環境仍存在諸多與其經濟發展環境不相適應的地方。仍有部分行政管理和執法部門存在全局與局部利益錯位、管理與服務職能錯位的現象;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時有發生,行政亂作為問題未得到根本遏制;公平公正的市場競爭機制尚待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各方監督機制還沒真正形成制度化;行政執法責任制度落實不到位,對一些違法違紀問題懲處的力度不夠,執法不嚴、違法難究的現象仍然存在。貴州省政協委員、省工商聯副主席、貴州施達集團董事長黃秋,貴州省政協委員、黔東南州政協主席梁承祥均認為,政策落地難、融資難、用地難、用工難以及創業發展難是當前貴州州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為此,李漢宇委員建議,應研究制定行政審批專項改革方案;進一步壓減審批事項,對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按法定程序設定的登記、年檢、年審、備案、核準、監制等管理措施,以及企業登記前置行政許可和非行政許可審批,要一律取消;建立完善審批標準和規則;發揮好政務中心的審批職能;大膽下放行政管理權;在部分政府部門開展“第三方監督機制”試點;建立完善行政審批問責制度等。
據了解,2012年,貴州民營經濟實現實現市場主體突破100萬戶、民營經濟增加值突破2600億元、民間投資突破3400億元、新增就業突破60萬人、繳納稅金突破550億元等“五大突破”。今年的民間投資將增長30%。
如何實現上述目標,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開宗明義指出要重點把握好堅持改革開放科學發展的最大紅利,更加注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更加注重開放的力度、廣度、深度,優化發展環境,增強發展動力活力;堅持政府營造環境、企業創造財富的理念,充分發揮企業市場主體作用,為企業的發展壯大提供優質高效服務。該報告還指出,將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深化投融資和財稅體制、資源性產品價格和要素市場改革,建立統一規范的公共資源交易市場,為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創造更好條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社會事業、金融電信等領域,更多更好地為民營企業提供融資服務、科技支撐和要素保障,增強民營企業活力,壯大民營經濟,提升民營企業家創業創新能力。(管弦)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