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貴州黃平縣舉行了紀念“三八”婦女節103周年“巾幗建功創佳績,共建和諧新黃平”民族手工技藝作品展示大賽。來自鄉鎮和機關單位的參賽選手在縣文化廣場舉行展示了精妙的手工技藝,體現了黃平婦女勤勞聰慧的美好品質和創業創新的時代風采。
比賽分為成品展示和現場競技兩個部分,成品展示就在廣場兩側進行。展品有苗族刺繡、革家蠟染、花背帶、十字繡、絲帶繡等。參賽單位和個人拿出了最好的作品、最好的水平投入競賽。
黃平靚歐桑服飾公司帶來了他們的系列產品,特別是去年在黔東南州銀飾刺繡節上獲得金獎和銀獎的兩件衣服,引來大家一致好評。精美的刺繡,現代的剪裁,展示出古樸和時尚的有機結合。把民族文化元素融入時裝中,這是靚歐桑服飾的特別之處。
在靚歐桑服飾公司的展桌后面,黃平阿妹妮公司的作品用繩子掛了長長的一排,有刺繡領帶、女士包、圍巾、披肩等,無不具有濃濃的地方色彩。公司負責人一邊解答參觀者好奇的詢問,一邊還和希望合作的人洽談,找商機,忙得不亦悅乎。很多女同胞在真絲刺繡圍巾前流連,輕柔的真絲上色彩艷麗、繡工精致的圖案十分逗人眼球。圍巾的刺繡要求很特別,圖案必須兩面一致,不能讓針頭、余線破壞美感。據了解,刺繡一條圍巾要花上幾個月時間,但這更體現了手工藝的價值。
幾個女教師正捧著兩條領帶欣賞,原來她們是對領帶的刺繡工藝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刺繡領帶是將苗族刺繡與男士服裝的最佳結合,圖案和繡法大家已經很熟悉,但是眼前的這兩條領帶的繡法與我們平日常見的苗族刺繡明顯不同。它不是傳統的規則的幾何圖形,圖案非常立體。領帶的制作人是縣工商聯的潘麗,她一直致力于民族民間藝術的研究。潘麗介紹說,這種獨特的繡法叫雙針鎖繡,以前是傳統苗族服飾工藝的一部分。如今使用的很少了,瀕臨失傳。她是在母親那里學的技藝,正計劃找一些愿意學習的人把技藝延續下去。
現場競技比賽和成品展示同時進行。選手們按照編號坐在廣場大屏幕前的階梯上,現場比拼技藝。重興鄉的革家隊統一身著盛裝,帶上蠟染工具一起參加比賽。由于蠟染工序復雜,我們在現場只能看到點蠟和畫蠟,但是也已經能體會到蠟染獨特的魅力。比賽時間規定為一個半小時,別人已經開始繡花,而幾位上年紀的選手還在不慌不忙地穿著針,足見她們是成竹在胸。幾位評委一會兒來到成品展示區觀賞,一會來到選手身邊觀察。因為作品比較多,他們必須認真比較,仔細斟酌。
來自谷隴的潘坤寶從小就喜歡刺繡,在這方面頗有靈性。看到別人服裝上有新花樣,新針法,她會仔細觀察,然后自己琢磨繡出來。很多人看到她的刺繡后都慕名而來,請她做苗族刺繡服飾。因為訂單太多,她有時候不得不推脫一些。這次成品展示和現場競技她都參加了,而且成績都不錯。成品展示獲得一等獎,現場競技獲得三等獎。揣著兩個獎證,潘坤寶臉上笑開了花。
和潘坤寶一樣樂開花的還有黃飄的吳小妹,她獲得了現場競技的一等獎。吳小妹是位普通的苗族婦女,她有著黑瘦的臉龐,粗糙的雙手。但是當她手拈繡花針時,你會完全被她熟練的技藝征服。吳小妹是匆忙之中趕來參加比賽的,沒想到會一舉奪魁,她高興得合不攏嘴。刺繡是苗族婦女的特長,技術高超的苗族婦女可以將自己對自然、對生命起源的理解和認識融進刺繡中。正是象吳小妹這樣的普通婦女,在勞動中獲取靈感,在勞動中傳承民族手工技藝。
此次活動由黃平縣婦聯、縣文廣局組織,活動得到廣大婦女的積極響應。共有來自鄉鎮和機關單位的60多名選手參加現場競技,107件作品參加成品展示。縣婦聯主席楊國榮說,舉辦民族手工技藝作品展示大賽是一次有益的嘗試,活動充分展示了廣大婦女在新時期的嶄新風貌,彰顯了新時代女性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良好風尚。希望以此發掘和扶持一批婦女創業人才,通過對她們的鼓勵,帶動更多的婦女利用手工技藝,在家門口實現創業就業、增收致富。(楊靜)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