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是黨和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維護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由于黔東南州經濟相對落后,基礎條件較差,營養改善計劃環節多、鏈條長,監管難度大,保障學校營養午餐安全成為監管部門的難點問題。一年多來,黔東南州食品藥品監管部門本著既要供餐、又要安全的原則,不斷創新監管手段,通過實施“三個強化”,實現了“三個到位”,確保了學校營養午餐的安全。
一、強化培訓宣傳
充分利用宣傳欄、州政府網絡平臺、州食品藥品監管局門戶網站、簡報、短信、媒體、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加大對學校營養午餐安全意識的宣傳。 2012年,完成全州17個縣市區、206個鄉鎮、1986名營養午餐校長和從業人員全面培訓。從業人員的責任意識、法律意識和知識水平明顯增強。各個學校將我局編印的《食品安全知識讀本》(學生版)納入學校安全教學內容,學校每周的安全課將食品安全作為主要課程,提高師生食品安全意識和自身保護能力。
二、強化監督管理
黔東南州食品藥品監管局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分管副局長為副組長,有關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營養午餐食品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各縣市餐飲監管部門也成立了相應的組織,在具體工作中力爭做到“三個到位”。即:任務分解到位,責任明確到位,措施落實到位。推動實施了學校、幼兒園食堂和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其他供餐單位、托餐家庭等簽訂《餐飲安全責任書》,落實餐飲服務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對學校、供餐單位、托餐家庭等分批分類開展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識和風險防控能力。2012年以來,全州共出動執法人員2968人次,出動車輛890臺次,共檢查學校和托幼機構1670戶次,提出整改意見356條,限期整改232戶次,停業整頓1戶次,對違規學校進行約談21次,行政處罰23家。
三、強化制度建設
制定了《黔東南州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供餐規定》、《學生營養餐監督管理制度》、《營養餐責任追究制度》等規章制度,對持證學校食堂統一實行量化分級管理,使全州學校食堂食品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規范化的軌道。各縣市餐飲監管部門與各學校簽訂了營養午餐食品安全責任書。強化學校食堂主體責任,做到日常監管與集中整治、食堂自律與強化監管有機結合,積極探索績效考評、信用獎懲、社會參與、典型示范、責任追究等機制建設,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提高監管效能,逐步建立學校食品安全監管長效機制。確保農村孩子“吃得好”、“吃得安全”。2012年,全州沒有發生一起學校食品安全事故。
黔東南州探索建立西部落后省區學校營養午餐食品安全監管機制,得到了省人民政府的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2013年3月30日,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在貴州省考察基層教育、衛生工作情況時,深入到麻江縣龍山中學考察時對我州實施營養午餐取得的成績給予了高度評價。(州食品藥品監管局)
凡本網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的所有作品,均為黔東南信息港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黔東南信息港”。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黔東南信息港)”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